日前,“中國縣域/市轄區高質量發展研討會2023”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研討會上發布了《中國縣域發展潛力報告2023》及“2023全國縣域發展潛力百強縣”榜單,福建省上榜的6個縣市中,石獅市排名最高,位居第7位。
據悉,《中國縣域發展潛力報告2023》主要從人力資源、經濟活力、發展特色、人居環境、營商成本5個方面,構建縣域發展潛力評價體系,并依據該體系對全國1866個縣域進行總體評價。對照這5個指標,石獅能在這份榜單中排名前列,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以產聚人 人口密度領先縣域城市
去年,《第一財經》官微首發的一篇關于我國縣域人口密度榜的文章引起廣泛關注。據其根據各地公布的人口數據梳理發現,作為縣級市的石獅,人口密度高達4287人/平方公里,在全國所有縣域中遙遙領先。
人以產聚、城因業興。發達的民營經濟是石獅集聚大量人口的關鍵。作為主導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石獅已形成涵蓋紡織原料、紡紗織布、漂染整理、成衣加工、輔料生產等領域的完整紡織服裝產業鏈,擁有8000多家紡織服裝及配套行業企業。業以類聚、劃行規市,帶動專業市場、產業園區的興起壯大;而市場采購貿易試點、預包裝食品出口試點兩個國家級試點的落地,則讓更多人“在家門口做全球生意”的夢想照進了現實。2022年,石獅全年市場采購貿易全平臺出口額首次突破500億元,在全國39個試點中排名第4位。貿工聯動、產城融合的模式,也帶動經營主體在今年增至16.5萬余戶。
厚實的實體產業基礎,順時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后,促成了電商產業崛起成勢。近年來,石獅成功抓住幾次消費市場轉型的“窗口期”,推動傳統紡織服裝產業和上下游工廠企業“觸電”“上網”,形成龐大的電商產業集群。目前,全市擁有超4萬個電商賣家、20個超千平方米的直播基地,淘寶鎮覆蓋全城,電商從業人員超20萬人,電商日均發貨量超過120萬件,續寫著“有街無處不經商”的新篇。從直播電商、跨境電商到品牌電商,石獅電商年銷售額連續5年居福建省首位,位列全國縣市電商競爭力前三強。
此外,機械裝備、海洋食品、港口物流,乃至光子信息等新興產業,近年來也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共同推動石獅GDP在2021年首次突破千億大關,綜合實力居全國中小城市百強榜第15位。
宜居留人 宜商環境賦能“創在石獅”
有崗位、有機會,這是大家愿意來石獅創業共贏的主因;既宜居、也宜商,則是新石獅人留得下的最好理由。
三面環海的石獅,向來有“小而精致、舒適宜居”之美名。多年來,石獅不僅“把一座城當作一個大公園來建設”,還把一個市當作一座城來規劃裝扮,均衡路網、景觀、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設置,推動城鄉一體化走向全域城市化,實現城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典型如海岸帶規劃建設,錦江外線、錦尚外線、永寧外線、紅塔灣旅游路等濱海廊道,學府公園、濕地公園、體育公園等生態公園先后建成,再貫通一條“中國最美鄉村公路”峽谷旅游路,推動山、海、城聯動發展。公共服務配套方面,近十年來,全市新增中小學和幼兒園超50所、新增學位超6萬個,方便更多適齡學子就近享受優質教育;通過組建“醫共體”、建立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讓“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大病不出市”逐步成為現實……當下,石獅城鎮化率已提升到86.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常年保持全省縣市首位,獲評全國文明城市。
營商環境方面,石獅也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入選“2022城市營商環境創新縣(市)”。譬如,在全國首創設立政府匯率避險“公共保證金池”模式,有效降低企業匯率避險門檻和成本;在全省首創電商人才積分政策、出臺全省首個品牌電商扶持政策,持續優化電商產業營商環境;推行企業開辦“一窗通辦”,在泉州首個試點推行工業類項目“承諾即開工”審批制度改革;建設“i石獅”親清平臺,上線獎補直達、小微融資、掌上證明等功能模塊……包容、普惠、創新的營商軟環境,推動市場活力不斷迸發,也助力城市發展潛力不斷提升。
(記者 康清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