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立行業調解黨員志愿服務隊的基礎上,石獅市司法局以更主動、更積極的態度奔著“矛盾”去,探索了“黨員志愿+行業調解”的新模式,以黨員服務和規范指導的力量嫁接多元行業商會協會,讓行業商會調解融入更多法治和黨建元素,有效釋放行業商會調解的活力,以期通過行業商會調解新業態促進行業良性競爭和社會和諧發展。這是記者從石獅市司法局了解到的。
行業商會形成“朋友圈”
據統計,目前石獅已成立紡織服裝產業聯盟商務糾紛調委會、布料同業工會調委會、電子商務糾紛調委會、祥芝漁業協會調委會、鴛鴦池布料市場調委會、家居建材商會調委會、石獅市漳州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石獅市莆田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共計30個行業調委會。
一方面,行業成員和老鄉成員之所以能抱團形成行業協會或在石商會,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行業抱團發展和屬地感情鏈接的需求。正是由于此,行業協會和在石商會擁有廣泛的共識,他們因感情而連結,因抱團而凝聚。另一方面,在社會活動中矛盾總是不可避免,當矛盾產生苗頭或發生后,如果能夠將矛盾置于行業商會的“朋友圈”中排查或化解,基于相互信任的行業或商會的大平臺,調解的成功率往往更高。
市司法局局長蘇金燦介紹,近年來石獅大力布局和發展行業性及商會調解,行業協會和商會提供了最為基礎的感情信任支撐,這是行業和商會調解成功率高的不二法門。
黨員志愿下沉“服務圈”
據悉,日前市司法局成立行業調解黨員志愿服務隊,黨支部的每一名黨員掛鉤對應的行業商會調解組織,實現黨員掛鉤行業調解組織全覆蓋。具體來說,掛鉤黨員的職責包括:強化行業調解黨建引領,深入行業協會調委會開展業務指導,提升法律服務質量;深入行業協會調委會開展業務培訓,提升調委會調解業務水平;聯合行業協會調委會組織開展法律志愿服務活動等。
其中,蘇金燦掛鉤指導石獅市恒大小區物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蘇金燦表示,“小物業,大治理”,隨著全域城市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市民從自建房搬入小區,探索物業小區居民矛盾糾紛調解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課題。以“恒大小區”為代表的物業糾紛調解組織在摸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經驗,借黨員志愿服務可以獲取更多新鮮的素材、聽到更多元的聲音,為今后物業小區矛盾糾紛調解的推廣提供更廣闊的思路。
創新社會治理“共享圈”
今年年初,石獅市某服裝廠實際控制人邱某突發失聯,部分供應商聞訊前往服裝廠,卻發現該公司的生產機臺早已全部變賣,貨物也已全部清空。據不完全統計,該公司拖欠石獅布料市場四十余家面輔料供應商的貨款。石獅市布料同業公會在知悉該情況后,迅速召開會長辦公會,安排專人負責主動搜集聽取涉事面輔料供應商的訴求信息,及時向政府、管理部門反映企業建議和訴求,維護行業企業正當權益,并密切追蹤維權結果,把結果第一時間反饋至當事企業。與此同時,部分企業還在公會特邀調解員戴劍萍法官的指導下走訴訟途徑維權,企業在收集包括合同、欠條或者供貨憑證等相應的證據后,直接向石獅市人民法院提取訴訟,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法院則開啟綠色通道(即歸入簡易案件審判)快立快訴,最大限度縮短辦案周期,減少當事人的訴累,形成法院和調解組織之間雙向互動的良好局面。
記者獲悉,市司法局本著“一個行業,一塊社會治理‘試驗田’”的創新理念,以發展行業調解新業態,行業反哺社會新形式,探索社會治理新路徑。在行業調解中,引入“黨員志愿+行業調解”的新模式,在行業調解的基礎上規范指導,在規范指導的基礎上釋放行業調解活力,形成創新社會治理“共享圈”,實現行業發展和社會治理的雙贏。
(記者楊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