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我市有關部門獲悉,2015年我市共開展了5次增殖放流活動,放流日本對蝦、真鯛苗種共計1.3億余尾。
據悉,去年我市開展的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分別在6月5日開展2015年真鯛增殖放流活動,放流真鯛苗種125.16萬尾;8月7日開展2015年石獅市“海上看石獅——愛海增殖放流”活動,放流日本對蝦苗3207.6萬尾;9月7日開展日本對蝦增殖放流活動,放流日本對蝦苗2018.2萬尾。此外,在開展涉海工程海洋生態補償增殖放流活動中,分別于8月份和12月份開展泉州灣航道二期工程(錦尚航道)和梅林一級漁港工程海洋生態補償增殖放流活動,共放流日本對蝦苗種8645萬尾。
“增殖放流造福子孫”,我市自2012年開始組織大規模的增殖放流活動以來,每年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與口碑。由于近年來漁業捕撈強度加大,漁業資源日漸枯竭。我市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對于沿海漁民、市民起著良好的宣傳作用,幫助人們樹立愛海、保護資源的意識,合理、有序開發海洋,保障我市海洋漁業資源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這也是一項造福子孫后代的公益性事業,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記者 王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