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起,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GB3095-2012)在全國實施,這也標志著石獅市空氣質量監測與評價將進入AQI(空氣質量指數)時代。令人關注的是,新標準相比舊標準增加了PM2.5等監測指標,未來石獅空氣質量監測數據情況會出現怎樣的變化?如何了解石獅空氣質量指數?對此,記者采訪了石獅市生態環境保護局。
據悉,此前市環保部門依托本報發布的環境空氣質量周報,是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以指數形式(即API)表示空氣質量狀況,評價的污染物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等3項。而新標準中的環境空氣質量指數(即AQI),參與評價的污染物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2.5、PM10、一氧化碳和臭氧等6項。AQI可以更全面反映當前復合大氣污染形勢,監測數據更貼近市民真實感受。
“每日空氣質量指數AQI是取參與評價的污染物日均最高值,并作為主要污染物評價。而新標準中,空氣質量監測的分指數多了三項達到六項。”市環境質量監測站負責人介紹說,考核課目多了,“考卷”的難度變難了,個別課目就可能出現“掛科”。市生態環境保護局工作人員預計,實施新標準后,石獅市城區環境空氣優良率下降,但這并不表明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惡化,而是新標準更加嚴格,評價空氣優良率的“門檻”提高了。
2014年以來,我市不斷加大投入完善對空氣質量監測體系,新增3套PM2.5自動監測系統,完成沿海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房建設以及前廊村空氣自動站監測子站監測儀器和空氣質量信息發布平臺提升改造工作,建設寶蓋山(閩南理工學院)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目前,石獅全市已有金林、前廊、西墩及寶蓋山四套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市區空氣質量指數為金林、前廊兩個評價點的平均值,對照點為寶蓋山,不參與評價。
從2015年起,福建省環保廳就對全省14個縣級城市環境質量進行試排名,每月公布排名情況,石獅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排全省縣級市中游。其中,在2015年2月份、10月份,石獅空氣質量兩次升到第三位,且PM2.5濃度在14個縣級市當中為最低值。從下周起,市生態環境保護局在本報發布的《石獅市區空氣質量周報》將采用新標準評價數據,請市民關注。(記者 林恩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