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夏天來了。古人說:“夏讀書,日正長,打開書,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燈下苦讀聲朗朗。荷花池畔風光好,芭蕉樹下氣候涼。農村四月閑人少,勤學苦攻把名揚。”讀書消夏,能讓人回到自然,能讓枯燥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夏天讀書,是一次心靈的洗滌。夏天萬物繁盛,而閱讀的靈感,也像夏天的雨一樣說來就來。在樹下,在時時飄來的風中,一卷在手,與古今的智者對話,讀到精彩處是“片言茍會心,掩卷忽而笑”的舒適。讀圣賢之書,能涵養身心體會大道;讀君子之書,能知察天地通曉人情。而讀見聞雜記,既能抒發思古之幽情,又可在半日時間內品嘗“行萬里路”的快意。看過了,不僅獲得了美感享受,還凈化了心靈,會不經意間進入“心靜自然涼”的境界,對外界溫度遲鈍了許多。
夏天讀書,是一種愜意的享受。夏日里,坐在敞亮的陽臺上,沐浴著明媚的陽光,一書在手,閱白紙黑字,嗅紙墨幽香,一頁頁嘩啦啦地翻過去,文化的厚重,歷史的悠長,意境的深遠,滿滿地將人浸濡于其中,身心就會有一種精神充盈、遠離空虛的快感。品味周作人的清淡平和,梁實秋的細膩親切,張愛玲的典雅飄逸,賈平凹的隨意與匠心,余秋雨的博學與天然,還可以感受海明威的冷峻,伏爾泰的睿智……書讀到妙處,早已不覺炎熱,但覺清涼自心底涌起,心靈仿佛也鋪滿了一地陰涼。
夏天讀書,能擁有豐富的情境。讀書時,會忽遇疾風驟雨,天地變色,人心震撼。蘇軾有“雨昏石硯寒云色,風動牙簽亂葉聲。”陸游則有“急雨聲酣戰叢竹,孤燈焰短伴殘書。”這里有雨打,有雷響、蛙聲、鳥鳴及蟬唱。蟬聲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絕句。蟬是大自然的一隊合唱團;以優美的音色,明朗的節律,吟誦著一首絕句,這絕句不在唐詩選不在宋詩集,不是王維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蟬對季節的感觸。夏天天氣最為多變,因而讀書的情境也最為豐富。
夏天讀書,能讓人感到午涼的舒適。在驕陽、綠蔭、清風里披卷,有一種忘我的境界。夏天讀幽默的書,可以消暑,可以發現快樂。讀林語堂,能領略國粹的幽默;讀馬克·吐溫,能感知異國的風趣。一個懂幽默的人,一個整天樂呵呵的人,一個面帶微笑的人,一個具有好心情的人,他會把困難看得輕一點,工作和生活壓力自然就比常人要小。幽默中往往含有大智慧,要知道平時說話都帶些幽默,別人對你的好感與印象也會深刻許多。所以,夏天讀幽默的書,不會感到蒸籠般的難耐與難熬。
讀書消夏,暫別塵世生活的無奈與紛爭,浮躁和虛妄,既是一次難得的心靈憩息,也是一次與智者對話的愉悅體驗。因為有書,這個夏天不再熱得無法承受,沉浸在書里的心會安然如瓷,清涼如玉。(艾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