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去大哥家做客,正聊著,隔壁“叮叮咚咚”間歇性地響起了敲擊聲,將我們的對話“肢解”得支離破碎,像是在唱RAP(有節奏的說唱),大哥說那家人像有做不完的木工活。抱怨著,大哥便又想起了隔壁曾經的老鄰居趙爺,一晃趙爺已經去世20年了。
“趙爺那人,一張口就滿嘴跑火車……”說起趙爺,大哥常常會很興奮,因為那人著實滑稽可笑。首先長得就很幽默,瘦瘦高高,身形似竹竿,長相很像相聲大師馬三立。趙爺的嘴可比馬老利索多了,七十多歲時語速還能超過每分鐘兩百字。他常常吹噓自己家里曾經很富,他是上海灘有名的富二代。吹著吹著,他家漸漸上升為民國時期有名的望族,差點就能把“四大家族”的老陳家擠下去,成為“蔣宋孔趙”之老趙家……
經過大哥一番繪聲繪色的演繹,趙爺滿身缺點,整個就是一個“完人”——完蛋之人。起初我也聽得津津有味,后來就不太舒適了。趙爺我認識,有過幾面之交,似乎并沒有如此不堪。大哥編排一個死人已經不應該,何況這位死人對他還有恩。
當年大哥所在廠瀕臨倒閉,拖欠著幾個月工資。困頓之際,趙爺提出一個設想,樓下繁華路段晚上如果支個燒烤攤,生意應該很不錯,他和大哥一起干,收入五五分成。這一干果然柳暗花明,大哥每月可分得1500元左右,這在二十多年前可是筆大數目。可惜不到一年,趙爺突發重病。趙爺在街道、社區人緣好,且年歲大,小流氓不敢來找事,大哥沒有這些方面優勢,燒烤攤很快便關門了。
“大哥這人別的挺好,就是嘴太毒,背后說起人來總把別人貶得一文不值……”昨天我對母親說起大哥貶損趙爺的事。母親說大哥其實對趙爺很好,趙爺終身未娶,孤苦伶仃。病重時大哥一直在照顧他,幫他擦身清理失禁的糞便……趙爺這才撐了大半年,最后體面地去世。
這些事大哥從未提及過,如果當年他找人爆料,說不定能上報紙、電視,成為道德模范。默默做好事獻愛心,背后常常埋汰人,兩種迥異的人格并存于一身,大哥也許就是傳說中的“刀子嘴豆腐心”。然而他的“刀子嘴”又并非為了促進別人進步,純粹是過過嘴癮,享受貶低別人的快樂。
查閱了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文章,發現大哥這樣的人還不少。他們的“刀子嘴”往往指向身邊最親近的人,或許潛意識里覺得這些人得罪得起,不會見怪。而且說他們壞話,對于他們并沒有實質性損害。“刀子嘴”們之所以有此怪癖,可能只是出于緩解心理壓力的需求。比如大哥,職場生涯一直不順,當年好不容易當上科長,單位又倒閉了。在家里為人父為人夫,他也一直沒有獲得想要的尊敬……通過貶低別人,也許他能獲得一種莫名的快感。別人和自己一樣,也不行,甚至不如自己……
生活中的“刀子嘴”,其犀利言辭大多并無積極意義,有些甚至屬于心理疾病的病理反應。不必用“豆腐心”來為之粉飾,如果只保留“豆腐心”,去掉“刀子嘴”豈不更好?(阿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