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換一種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開學后,我加入了健身大軍浪潮。
我選的是瑜伽健身運動,一則運動不激烈,作為運動菜鳥,學生時代最怕掛科的就是體育;二則省時省錢,一周三到四節課,一次一小時,勉強可以安排過來;三則生態運動,瑜伽可以健身,可以養生……
理想總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我還沒開始臆想一下健身成功的自戀形象,馬上就贏得了另一個尷尬不堪的“后進生”身份。每節課的一小時,分分如年,一個毫無身體技能和運動基礎的家伙,加入這種高規格的健身運動真的是自不量力,對身體是折磨,對心靈也可能有些傷害。
現在的我就是個老師眼中的“后進生”,起步晚,基礎差,定力也好不到哪去。看到別人肢體自如,動作到位,手腳靈活,只覺得自己笨手笨腳,每一根筋骨都是硬邦邦的,能堅持到倒計數的最后一聲就阿彌陀佛了。每次定位時,我多希望老師的眼光不要掃到我啊,只要進入老師的視線,每個動作都不對味,老師一糾正,輕輕移動下我的手啊腳啊腿啊,我頓時就疼痛難忍,不禁大叫起來,也不顧旁邊的人側目和笑話,事后有點難為情。想想這和學習差的孩子有得一拼,坐在臺下,總僥幸想著“老師千萬別提問我”,老師偏偏就點上了,一站起來啥不會真尷尬!
瑜伽課上最簡單的動作是各種動物趴,可是沒有哪種趴,身體的狀態是舒服的。比如青蛙趴,身體繃直,臀部跪坐在兩腿之間,那腿簡直是要折斷了啊,我根本就坐不下去;再比如犬趴,這其實有點像直板,兩手直撐著身體,腳繃直往后蹬,一分鐘后,手掌發麻,手背滲汗,手臂直抖,等著老師的倒計數就像過了半個世紀般漫長,一說換個動作如逢大赦。
老師讓學員兩兩互動,一個用兩腳幫忙移動打開另一個人的腿間距離,兩個菜鳥水平差不多,大家體諒相互的痛苦,能打開九十度就差不多了。老師一看趕緊來幫忙,她的腳才一推,我秒痛到頓覺腿筋撕裂,不由得大嚷:“老師,不行了,我的腿要斷了”。老師沒停下來,瞥了我一眼說:“你根本就是怕痛,其實你可以……”
老師經常感慨:“你們簡直弱爆了”。她的筋骨完全是軟的,手腳身體可以隨便擺放,反著疊著,彎腰頭可點地,臥著腳翹起可摸頭,屏息伸手抬腿,姿態優美,動作輕柔,真正的運動藝術美。看看我們這些后進生,站著時東倒西歪,趴著時像受難,臥著時手腳僵直,一站起來,左傾右倒……真真是“弱爆了”。
這“弱爆了”聽起來倒很熟悉,我批評學生經常也這么說:“你們弱爆了!你們太差了。”不過如今用在自家身上感覺真是慚愧。我心里當時可是嘀咕著:“你可是老師啊,專門訓練過,我們不行也正常哪。”靜心想想自己對孩子們“一問三不知”怒其不爭的神色,心有戚戚焉。
我們常說:多換位思考,多點同理心。現實做到真的很難。每個人處境不同位置不一,大多固化在自己的角色意識里,看待問題處理事情,習慣自身的思維角度,對人對事都有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值,我們更習慣“己欲達而達人”。父母對孩子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老師對學生的高標準高素質;領導對下屬的高要求高效率。然而,每個人的性情和需求是大有差異,不是每個孩子都是科學家藝術家的候選人,不是每個孩子都是清華北大的預科生。所以,有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做到:“己所之欲,亦勿施于人”。要做到相反的這點,怕是更難,只有身處同等境遇之時,如我現在這般作為差生之時,“弱爆了”之后,才心有戚戚焉。(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