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5日報道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6月2日刊發作者愛德華·盧斯的文章《布熱津斯基與精英治國的終結》稱,駕馭當今美國面臨的種種風險需要具備才識和勇氣,而這兩種品質如今在華盛頓都不受重視。布熱津斯基的成就曾經證明知識的價值——你越了解這個世界,就越有可能影響它。而按這個標準衡量,美國正在迅速丟掉自己的影響力。
盧斯稱,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當年赴英簽證申請被拒,可謂命運的安排。如果這位學者在上世紀40年代去了倫敦而非美國,他成為高官的機會就很小——更別提能影響一個超級大國的航向了。但受益的是華盛頓。
布熱津斯基逝世標志著美國一個時代的結束。一個可悲的諷刺之處在于,在他逝世之際,唐納德·特朗普正在拿北約被削弱的可能性引誘俄羅斯。布熱津斯基的冷戰式鷹派立場在他生前沒有多少人能超過,戰略頭腦能勝過他的人更少。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尤其是亨利·基辛格、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和喬治·舒爾茨——還活著,但布熱津斯基自成一派。
盧斯稱,當今美國面臨的種種威脅,需要它在冷戰期間培育的那種知識分子精英治國。特朗普治下的美國面臨日益崛起的中國、氣勢洶洶的俄羅斯、四分五裂的中東地區以及趨于瓦解的跨大西洋同盟。駕馭這些風險需要具備才識和勇氣,而這兩種品質如今在華盛頓都不受重視。
盧斯稱,沒有美國的開放胸懷,就沒有布熱津斯基的事業。布熱津斯基于1928年出生在波蘭,一輩子沒改掉自己的外國口音。他也沒有丟掉因看到自己祖國被納粹蹂躪而產生的悲劇意識。這一點讓他的洞察力比其他蘇聯問題專家更勝一籌。
正是同樣的敏銳促成了以色列與埃及之間的《戴維營協議》——布熱津斯基生前總是說,該協議應該擴大至整個阿拉伯世界。他在中國問題上運氣更好,實現了中美關系正常化。在他位于弗吉尼亞州的殖民地時代風格的農莊中,他與鄧小平為美中達成協議舉杯慶祝。
盧斯稱,有失公平的是,布熱津斯基對美國外交政策的貢獻往往被基辛格蓋過——基辛格同樣來自飽受戰火蹂躪的歐洲。這兩個人在特朗普政府中都不會受歡迎。奧巴馬政府或者之前的小布什和克林頓政府,對精湛的治國技藝也沒有多大興趣。布熱津斯基當年以區區25個人管理著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如今委員會膨脹至逾400人。布熱津斯基曾抱怨稱,官僚增多遏制了戰略思考的空間。
盧斯稱,還有布熱津斯基的勇氣。除了基辛格以外,其他任何人沒有策劃過一個總統任期內完整的外交政策。卡特在被問及為何邊緣化國務卿塞勒斯·萬斯而倚重布熱津斯基時表示:“因為布熱津斯基一晚上給我10個想法,而國務院一個月能給我一個想法就不錯了。”現在有能夠效力于未來總統們、正在初露頭角的新一代布熱津斯基和基辛格們嗎?答案非常有可能是肯定的。但不太可能在華盛頓的律所和智庫中找到他們。曾讓布熱津斯基如魚得水的那個美國,重視獨立思想家。當今美國的氛圍,讓持非主流觀點的人士在政府中寸步難行。跟大多數人一起犯錯,好過孤獨地堅持正確意見。布熱津斯基在2003年因反對入侵伊拉克而受到抨擊。雖然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但這也削弱了他的影響力。
布熱津斯基在臨終前接受的一次采訪中表示,“當前的美國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總統按照自己選擇的主題發言……這些主題沒有一個具有實質的戰略意義。”這是他在特朗普歐洲之行前給出的溫和結論。如果他看到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肯定會十分痛心。
盧斯稱,布熱津斯基的成就證明了知識的價值——你越了解這個世界,你就越有可能影響它。按這個標準衡量,美國正在迅速丟掉自己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