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格·康納曾擔任奧巴馬競選團隊的外交政策顧問,如今他是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與全球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他在今年的新書《超級版圖》和此前的采訪中提到,中國“一帶一路”完勝美國“亞太再平衡”,前者順應時代,將推動世界走向一種全新的整合。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康納表示,很多人認為一體化是不同政府的融合,是一個超越國家實體的存在,像歐盟或者聯合國那樣。不過,這并非功能性一體化,“只有基礎設施一體化才是”,比如“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一帶一路”會突破現有的地理界限,減少摩擦,增加流通。
“一帶一路”會面臨哪些挑戰?“當你重組這個世界的時候,必然會有挑戰。”康納認為,挑戰主要來自兩方面。首先是一些前蘇聯國家,比如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非常落后,非常需要中國的投資。不過它們的法制有待完善,項目在簽署合同后也有可能面臨變動,所以要隨時保持關注和聯系。第二是來自后殖民國家,比如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這些國家政治不穩定,還面臨來自塔利班、“基地”組織等勢力的威脅。美國對它們也有很強的影響力。因此在外交 方面,中國面臨的挑戰充滿戰略和地緣政治色彩。另外,安全也是一個難題。
對于一些國家質疑的聲音,康納表示他們有不同的顧慮,“‘一帶一路’是一個新機制,它沒有義務遵守現有的西方制度的安排”。這些國家擔心的方面包括:中國 會主導和參與國的關系;項目質量、人權、勞工和環境等標準還存在不確定性等。“不過,在所有的關系和組織中,每個參與者都會做利弊平衡:加入其中到底是得 到的多還是失去的多?顯然,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不少國家都表示愿意參與,這就是事實。”
康納說,雖然中國面臨上述挑戰和顧慮,但從長遠來看,“全球輿論會站在中國這邊”,實際上輿論怎么看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他對“一帶一路”的大型工程持 樂觀態度,“無論面臨什么樣的困難,它們最終都會成型,因為那些國家有需求,而中國可以供應,否則今天怎么會有這么多港口、石油管道、天然氣管道?”
在新書中,康納認為如今基礎設施和安全已經對國家來說同等重要了。他對《環球時報》記者進一步解釋說,二戰后,美國為全球提供了安全、穩定、聯盟和保護。 但今天不是每一個國家都需要美國提供的安全,很多國家希望自己來提供這份安全,希望建立自己的聯盟。與此同時,發展、財富、繁榮、聯通、基礎設施是當下最 重要的公共品。“就算我被你保護著,但我一窮二白,我也不會高興的。大部分國家眼下非常貧窮,沒有像樣的基礎設施。美國沒有給任何一個國家提供這樣的公共 品,中國卻成為全球最大的基礎設施提供者。這就是為什么中國變成超級大國的方式和美國不同。”
康納表示,現在每隔一段時間就能聽到“一帶一路”項目的進展,“按照這樣的速度推進很好”。他認為,除了工程本身,中國還應幫助沿線國家學會自己建立基礎設施項目,以及建成之后如何運作。【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李艾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