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永春縣發現了鄉村游的商機,通過資源整合、產業拓展、經營創新等手段促其成長壯大。去年,該縣接待游客176萬人次,同比增長4倍;創收6.2億元,同比增長2倍。
美麗鄉村建設激活文化遺產
“村里原欠債30多萬元,是有名的‘荒山村’。”近日,永春縣桃城鎮豐山村村支書陳慶先對記者說,前些年,該村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籌措220萬元,美化了村容村貌,建起了華僑史展館、農耕文化展館等文化設施。如今,豐山村秀美的田園景象,吸引了不少游客。
據悉,永春縣從2012年起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先后修繕古建筑6.7萬平方米,新增垃圾箱6643只,修建污水處理設施115處等,培育出30個縣級示范村。其中,五里街鎮大羽村被評為全國新農村建設典型案例,岵山鎮北溪村位列2013年中國最有魅力休閑鄉村。同時,永春也被確定為全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縣、全國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縣。
“隨著鄉村環境的改善,游客紛紛慕名而來,從中我們嗅到商機,并開始發展鄉村旅游。”該縣旅游局局長孫慧敏說,他們聘請專家規劃,重點培育一批美麗鄉村,精心打造農業觀光、特色文化、生態休閑等鄉村旅游品牌。
祖籍永春的清華大學客座教授李曉辰認為,永春經濟以農業為主導,使不少傳統文化遺產得以保存,積累了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以茂霞村為例,該村地處千年古鎮岵山,至今留有眾多歷史悠久的荔枝樹、古民居、古街道,以及南音、武術、木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李曉辰說,“如果能將這些資源有機整合起來,那就是一座活生生的閩南文化博物館,極具旅游開發價值。”
閩臺合作促進旅游深度開發
“鄉村旅游不能只是走馬觀花,而要深度挖掘特色資源,多開發一些體驗、動手項目,想方設法讓游客停下腳步,這樣才能帶動更多的消費。”孫慧敏如是說。
近年來,永春與旅行社合作,策劃了岵山古民居游、大羽村白鶴拳文化游、觀山村朝圣仙境游等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同時,各鄉村旅游點也相繼推出水果采摘、學白鶴拳、制香等DIY項目,還辦起農家樂菜館、民宿,設計出“方七娘功夫吉祥娃”“盛龍水漆籃”等文創產品,延伸了鄉村旅游的產業鏈。今年,永春將與上海普仁集團合作,開發“空中看永春”旅游項目,讓游客領略“天上鄉村旅游”。
為對外推介鄉村旅游,永春開設了智慧旅游網站,為游客提供咨詢、地圖下載等服務,并將鄉村旅游景點拍成微電影,發布在新浪、優酷等網站上。
“永春的鄉村旅游起步晚,臺灣的鄉村旅游在產品開發、線路包裝、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較為成熟。于是,我們把學習的目光投向海峽對岸。”孫慧敏說。
對臺灣鄉村旅游的優越之處,仙夾鎮鎮長鄭成旺深有體會。2013年,該鎮東里村迎來了一家臺灣農企,名為華薪果蔬幼苗培育觀光農場。“農場向村里租了200畝土地,引種臺灣豐香草莓、香瓜等水果,供游客觀光、采摘。1斤草莓可賣到30元,有時還供不應求。”鄭成旺說,“臺灣鄉村旅游以滿足市場需求為目標,善于從游客入手,把產品發揮到極致,做出品牌特色。”
去年,永春成為我省鄉村旅游重點縣,有5個村被選為“閩臺鄉村旅游試驗基地”,與臺灣展開合作。眼下,永春正與臺灣鄉村旅游協會洽談,計劃由臺灣專家操刀,為該縣深度開發旅游產品、線路等。
合作社締造資源整合最優化
“游客來了,由誰負責接待?如何引導他們吃喝、住行、娛樂、購物?”大羽村村主任鄭培鑫介紹說,該村在2013年率先成立泉州首個鄉村游服務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由村民和村企共同入股創建,注冊資金150萬元。
目前,有30個農戶加入大羽村鄉村游服務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統一包裝、營銷旅游資源,包括農特產品、白鶴拳表演等,并策劃一條以功夫為主題的旅游線路,涵蓋美食、茶道、香道等內容。通過與旅行社簽訂協議,合作社組織拳師為游客表演白鶴拳,一場收取680元,同時為社員托管農家民宿,每間每晚130元。
憑借合作社的有效經營,鄉村旅游給大羽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去年接待游客逾13萬人次,創收250多萬元。村民張海全說,蜂蜜、蘆柑在家門口就能賣出去,每年可增收10多萬元。
“接下來,我們將參照市場價格,把村里的閑置土地流轉到合作社,然后打包起來,再聯合社會資金共同開發旅游項目。目前,已和永春縣青商會達成合作共識。”鄭培鑫說,永春現有4家鄉村游服務專業合作社。 (姚德純 周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