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春碧卿國有林場云峰工區有5株直上云霄的貝殼杉,整齊排列在工區樓前,樹干筆直挺拔,樹冠圓錐形,葉色濃綠、樹形優美,引人注目。最高的一株高達33.5米。
因為它們的樹形與本地的很多松樹、杉樹都不太一樣,因此來到林場的人們都會詢問它們的名字和來歷。漸漸地,這五株貝殼杉變成了林場的一張亮麗名片。
貝殼杉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泉州比較少見。
貝殼杉為松杉目南洋杉科貝殼杉屬的常綠大喬木,原產馬來半島和菲律賓,主要分布在亞洲熱帶地區。我國廈門、福州等地有引種栽培。貝殼杉樹干筆直、高大、無節,木質堅韌、耐用,是世界上最好的木材之一。
是誰把這5株貝殼杉帶到林場?這要從一位叫鄭華近的林場職工說起。鄭華近,永春縣湖洋鎮人,是一位退伍軍人,分配到福州市樹木園(現為福州市森林公園)從事苗木培育工作。因離家遠,當時交通極不方便,便申請調動到永春碧卿國有林場工作。
1975年3月,鄭華近帶著對林業事業的熱愛,帶著對家鄉、親人的眷戀從福州樹木園來到林場云峰工區工作。他除了帶著一大包行李之外,還特意從福州樹木園選擇了30多株優良品種的幼苗,將它們引到林場試種。這30多株中,包括了5株貝殼杉,還有異葉南洋杉等珍貴樹種。當時交通非常不便,攜帶樹苗和一大包行李趕路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他早上5點從福州出發,經過一整天的跋涉,到晚上9點多到達場部。據他說,當時帶樹苗到林場試種,有很大的科學研究成分,想了解這些樹種從沿海到山區能否引種成活,以及在不同海拔、不同小氣候條件下的生長情況等。樹苗帶到林場后,全部種在林場場部和工區的周邊,其中5株貝殼杉被種到了云峰工區。
當時,云峰工區建有一幢兩層樓的茶葉加工場,貝殼杉幼苗種在樓前用石塊砌成的花壇中。居住在云峰工區林場職工及家屬把貝殼杉當成寶貝,經常澆水,細心照看,5株貝殼杉全部成活,茁壯成長。后來,有不法之徒想偷走貝殼杉。為了保護這5株寶貝,老鄭與云峰工區工友們夜夜排班守護,直到不法之徒自知無法得手,自動放棄。
40年彈指一揮間,云峰工區當年的小花壇早已幾經更換,原來的樓房已人去樓空,老鄭也退休返鄉了。當年的5株幼苗,已長成參天大樹。貝殼杉的成功試種,為本地區推廣種植這一珍貴樹種提供了經驗。5株長勢良好的參天大樹也成為寶貴的采種母樹和林業工作者研究其生長繁育的好樣本。
如果你到林場云峰工區來,遠遠就能見到5株貝殼杉挺立在云天之間,手拉著手,向你致意,歡迎你的光臨。(黃羽/文 陳瑞祥/圖)
“泉州古樹名木傳說”征集令
以泉州市轄區內現存有的古樹名木作為主要征集對象,所撰寫的古樹名木必須真實存在,來稿須提供具體的地點和盡量準確的樹種樹名。以文為主,也可圖文結合。文稿內容可包含古樹特征、民間傳說、逸聞拾趣,以及該樹與當地鄉情鄉俗、名人傳說、佑土護民等相關的人文資料。文字表述以記敘說明為主,適當結合抒情,力求簡潔,條理清晰,力避浮夸。字數不少于800字。稿件將擇優在《泉州晚報》上刊發。
廣大讀者可于2015年10月31日前,將稿件通過電子郵件發至qzslhb@163.com或55035465@;也可將稿件郵寄至泉州市林業局黃國勇或泉州晚報社林志黨收。截稿后,主辦方將對投稿作品評出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一等獎獎金2000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