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永春東關鎮深入踐行省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主動把握旅游發展新業態,整合“文旅提升”“鄉村提檔”“項目提速”“鄉愁回歸提強”等多個工程共同發力,推動文旅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1-5月,共接待游客近11萬人次,旅游收入超890萬元。
樹品牌,刷新文旅市場新形象
擦亮“廊橋水鄉·多彩東關”文旅招牌,“僑家樂·福建省華僑美食風情文化節永春東關專場”活動累計吸引客流約 4.52 萬人次,線上線下售賣特色美食近 200萬元,央視新聞、新華社等近20余家國內新媒體端報道總閱讀瀏覽量超165萬。舉行“問道東關·漫步廊橋”徒步活動,吸引上萬人走進東關,全面展示東關鄉村振興建設成效。聯合泉州廣播電視臺拍攝《走讀泉州·東關篇》,先后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和無線泉州發布;配合縣融媒體中心拍攝《遇見永春·碧溪》,在新華網客戶端發布。在全方位、多維度宣傳東關的山水風光、歸僑風情、歷史文化的同時,也帶火東關印尼美食,打造一批網紅打卡新高地。
盤資源,激發文旅消費新活力
堅持在發展中傳承和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資源,以東關橋海絲文化、印尼風情華僑文化為雙核心,通過東關橋周邊景觀提升,打造印尼特色休閑區,建設一個集多元文化和生態旅游等于一體的環湖生態人文旅游圈。立足華僑農場資源優勢,推進“農文旅+歸僑文化”“農文旅+茶文化”,建設高標準生態水仙茶莊園,打造水仙茶產業和閩南文化、華僑文化結合的新窗口。以全省首個以家風家訓為主題及情景式、互動式為一體的實景文化園家風文化館為核心,整合外碧村周邊農田、古厝、溪流等自然人文景觀,配套建設農耕、漁獵、親子互動等耕讀文化體驗,打造“戶外戲水”+“農耕體驗”+“鄉土研學”為一體的研學教育基地,今年來吸引2萬余人次參與。
做項目,強化文旅經濟新支點
探索“農文旅+華僑文化”“農文旅+廊橋文化”的結合點,以項目建設為突破點,持續優化《東關鎮鄉村振興整鎮推進創建方案》,尋找文旅發展新路子。與第三方公司簽約,合作共同打造茶文化產業聚集區,項目計劃在2023年完成5棟建筑的加固、改造、提升工作,首棟廠房改造提升為閩南水仙現代交易體驗中心,已完成裝修提升工作。東關橋文化園項目以東關橋為核心,結合庫區移民后扶項目示范區建設契機,實施橋尾半島及濕地公園提升改造、移民公園提升改造、印尼風情園(一期)等項目。外碧村整合農業、水利、庫區移民等資金,先后投入2000多萬元,實施碧溪兩岸景觀提升、家風文化館、旅游服務中心、農耕文化園、濱水休閑等項目,農文旅、教育研學產業振興發展基礎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