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奮斗
皮膚黝黑、個子不高,紫色毛衣打底,穿著灰色夾克,著裝整潔得體,初見張禮煒是這般印象。近距離接觸,他精神抖擻、眼里散發著一股靈氣。誰又能想到如今49歲的他,4年前曾經蓬頭垢面、兩眼無神地住在一座殘破的土石房里,是永春縣桃城鎮侖山村有名的貧困戶。
“現在的日子,挺好的!幸福,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奮斗!”他用這句話總結了過去4年的脫貧經歷。如今的他不僅成了一名制茶師,還是鎮上的護林員,年收入由過去的不足3000元提高到27000元,過上了曾經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張禮煒利用閑暇時間料理茶園
我要努力茶園零工成為獲獎制茶師
張禮煒所在的侖山村位于桃城鎮的一座山上。日前,扶貧干部與記者一起驅車前往,只見全程道路都做了水泥硬化。 “來了啊!快,里面請。”張禮煒早早等候,背后是一座雙層民房,占地約80平方米,這是他的新家。新房地面都鋪上了瓷磚,洗衣機、冰箱、電視等家電一應俱全,客廳里還擺上了實木茶桌套件,“2019年秋季永春縣‘僑聯杯’茶王賽 ‘清香型水仙’銀獎茶王”——掛在電視墻上的獎狀分外顯眼。春節就要到了,他正準備貼春聯,掛紅燈籠,過一個喜慶的節日。
水壺里的水冒著熱氣,張禮煒招呼大家坐下,泡上一壺自制的水仙茶。茶香之中,張禮煒毫不避諱地講起過去的日子:“家庭底子薄,常年受舊傷困擾,山里人沒有別的路子,只能幫著同樣并不富足的哥哥打理小茶園,年收入不足3000元,日子本就過得貧苦,更別提娶妻生子。”
曙光始于2014年,張禮煒被確定為建檔立卡國定貧困戶,2016年年底又被確定為省定貧困戶。從此,以鎮林業站站長葉明輝為主的縣、鎮兩級扶貧干部經常到他家。“很感動,平日里除了親人,沒有人愿意搭理我,他們讓我感到了什么叫人間自有真情在。”張禮煒說。在頻繁的溝通中,葉明輝等人不斷鼓勵他提振精神、奮斗拼搏,為他申請低保補助,組織參加創業農民培訓,聯系永春制茶大師傳授茶藝,還幫他申請小額貼息信貸和上級各項扶貧資金,流轉了5畝土地用于種植茶葉。“去年的茶葉賣了6500元,隨著幼苗的成長,今年收入會更多。”張禮煒說。
去年11月,張禮煒制作的清香型水仙拿下永春縣銀獎茶王,茶園里的茶葉單價一下子漲到了近200元一斤,是以往價格的兩倍。“今年的愿望就是獲得金獎!”他信心滿滿。
我能作為騎上摩托車守護一方山林
“禮煒啊,認識認識,最近日子好起來了。”采訪中,記者發現,鎮政府的領導干部們對張禮煒再熟悉不過。一方面是領導干部們熟悉扶貧工作,對貧困戶了然于心,一方面是張禮煒常往鎮政府跑。
張禮煒成了鎮黨委書記、鎮長、分管副鎮長、掛鉤扶貧干部們辦公室里的常客。“每個人都熱情地接待我,了解我的近況和需要幫扶的地方。”張禮煒開心地說。去年,新掛鉤侖山村的副鎮長林興斌上任后,張禮煒第一時間就電話聯系他。“當時在北京出差,一個夜晚接到了他的電話,很意外、很驚喜,回來后張禮煒就到我辦公室泡茶、話家常,我們的大門為困難群眾敞開。”林興斌說。
群眾想脫貧、努力脫貧,那就為他們積極創造條件。“我們拿出一個護林員崗位,作為扶貧公益崗位,張禮煒主動申請并經鎮村兩級公示無異議后,于去年5月獲得該公益崗位。他自小在山里長大,熟悉山情、工作主動性強都是加分項。”桃城鎮鎮長郭賜福介紹。
佩戴森林防火員袖標,帶上茶刀,張禮煒每天早上8點出門,騎摩托車到山里轉一圈,每次巡山都要三四個小時,及時掌握轄區林區內的森林資源動態,認真察看有無亂砍濫伐、私挖濫采、違規用火、病蟲害疫情等情況,如有發現及時制止并第一時間報告。他每天從早忙到晚,在護林的間隙還要料理茶園,護林員工資和茶園的年總收入約27000元,已經成功脫貧。“不敢想能過上這樣的日子,今后要更加珍惜,努力奮斗,活出精彩人生。”張禮煒有感而發。(記者 林銘珊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