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16日訊 聽到昨天窗外“呼呼”的風聲,除了感覺些許冷意,也稍感安心了些:持續了一天的霧霾,終于能被吹走了。
昨天凌晨3時左右,一股弱的東路冷空氣開始擴散影響,泉州的風力逐漸加大,尤其是午后沿海出現7~8級的東北大風,立竿見影地使得能見度逐漸好轉。幾乎靜風的狀態被打破,昨天市區沿海陣風7~8級左右,污染物終于得以擴散。根據泉州市氣象臺的監測,昨天白天,泉州的能見度已有7公里左右。消失的遠山和高樓大廈都回歸了。
大風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趕來,走在綠蔭道下,一陣秋風吹過,黃色的落葉紛紛脫落,秋天真的到了。不過這股冷空氣是個還算可愛的家伙,降溫不會太過強烈,泉州市區白天的最高氣溫在25℃左右,昨天夜間到今天白天沿海維持7~8級的東北大風。明天風力逐漸減小,但溫度繼續保持相對舒適的狀態,白天氣溫在26℃~27℃左右。
而在漳州,昨天一大早,推開門窗,大霧迷城。500米開外,高樓在霧氣中若隱若現。九龍江上,煙霧籠罩,隱隱綽綽。不少人驚呼,“霧霾來了!”
6時18分,漳州市氣象臺發布大霧黃色預警信號:早晨到上午,全市部分縣市有能見度小于500米的大霧。東山、詔安、云霄、長泰、龍文也先后發布大霧黃色預警。直到11時13分許,各地才陸續解除大霧黃色預警信號。然而,直到下午3點,太陽不情不愿探出了頭,大霧才漸漸散去。
全國城市空氣質量實時發布平臺數據顯示,昨日漳州實時AQI指數從0時起至15時30分許,幾乎全在102以上,空氣質量級別為三級,空氣質量狀況屬于輕度污染。其中,7時至9時的實時AQI指數超過150,空氣質量級別為四級,空氣質量狀況屬于中度污染。
8時許,漳州的實時AQI指數達最高值178,PM2.5也達最高值150,屬于中度污染。直到16時,實時AQI指數才達84,PM2.5達到61,空氣質量等級達到良。
漳州市氣象臺工作人員介紹,昨天的大霧主要是由于北方有一股較弱的冷空氣南下,南方又有暖濕氣流北上,冷暖空氣交匯時,形成了大霧。那么為何大霧持續時間會如此長呢?漳州市氣象臺工作人員,由于風力較小,且空氣有輕度的污染,導致了大霧散去較慢。(海都記者 彭思思 陳青松 戴江海 文/圖)
16日 多云20℃~26℃
17日 多云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