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94色欧美一区-色97色-色99色-色99视频-免费午夜在线视频-免费性bbbb台湾

注冊
閩南網 > 泉州 > 世遺少年說 > 世遺展示 > 正文

世遺泉州遺產點: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

來源: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2022-06-09 20:01 http://www.fafqdl.cn/

  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是本系列遺產中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出口商品生產的代表性遺產要素。它是宋元時期泉州冶鐵手工業的珍貴見證,與泉州的陶瓷生產基地共同顯示出宋元泉州強大的產業能力和貿易輸出能力。同時這處遺址也保存了能夠呈現完整的冶鐵生產體系和環境關系的珍貴物證。安溪地區的傳統制鐵業至今延續,當地余氏家族與宋元時期的冶鐵活動有關,成為這一傳統產業的活態見證,也為宋元海洋貿易留存下了的珍貴的產業記憶。

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

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

【位置】

  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地處泉州西北山區腹地的五閬山余脈,位于安溪縣尚卿鄉青洋村。安溪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礦藏種類多,儲量大,品位高,有鐵、煤、鉛、鋅、錳、銀、石墨、稀土、石灰石、高嶺土、花崗巖等20多種,其中鐵礦、煤礦、花崗巖、石灰石、高嶺土等儲量居福建省前列。早在五代之時,安溪這里就有“冶有銀鐵,稅有竹木之征”的說法。自北宋時期安溪便已有官方設置的青陽鐵場,據成書于北宋元豐年間的地理總志《元豐九域志》卷九記載:“下清溪州西一百五里四鄉青陽一鐵場”。《宋會要輯稿》記載:“泉州清溪縣青陽場,咸平二年(999年)置”。《宋史》中亦有(北宋)慶歷五年(1045)“泉州青陽鐵冶大發”的記載。宋代冶鐵的規模和產量較唐五代時期之前有了較大發展,全國遍設“監”、“監”、“冶”、“務”、“坑”、“場”組織冶鐵業生產或進行監管。宋元時期安溪的冶鐵業是官辦、民辦共存。

  2019年10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下草埔考古隊在青洋下草埔遺址、余氏祖厝遺址正式開展考古工作,同時,對遺址周邊古礦洞、古道、冶鐵遺址、墓葬展開調查。我們可以看到這處考古發掘區域位于梯田地貌的山坡上,地勢東高西低,分為多級臺地。發掘工作所涵蓋的范圍內已有 16 級臺地。

  這里的板結層是下草埔遺址的重要特點,是在冶煉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現象。而且我們細看可以發現相鄰板結層間距大致等同,在 60-80 厘米之間。每當冶煉垃圾堆積到一定的高度,便會在上端以“板結層”的方式進行處理,一方面起到壓實、固定冶煉垃圾的作用,這是就地處理冶煉垃圾的簡易有效的辦法。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隨后冶煉的一個操作平臺。因此,安溪這邊宋元時期的冶場呈現出自下而上、依靠山坡修筑冶爐的獨特冶煉方式,而且一旦到了山坡的一定高度,該冶場也就隨之棄用,另擇其他場所。

  冶煉遺物主要包括爐渣、礦石、燒土、爐襯四大類。其中以爐渣數量最為豐富,普遍分布于發掘區各探方中。根據爐渣質體比可將爐渣分為高鐵渣與掛渣。下草埔冶鐵遺址及周邊冶鐵地點地表散布大量高鐵爐渣、大塊石頭堆積等冶金遺存,具有明顯排出渣特點,尤以槽型排出渣和扇形排出渣典型。

  臺地上散布大量的大型石塊,石塊可見人為切割痕跡,平面規整,切角分明,部分石塊帶有弧面或單面燒結。這些石塊可能用作爐襯、爐壁、建材等,說明遺址使用石塊壘砌小高爐進行冶煉。在臺地 10 我們也發現了兩座爐,這兩座爐都是用夾砂泥質耐火材料修建,爐底圈呈橢圓形,兩爐上部結構受損嚴重,爐膛保存較為完好。

  經初步的考古調查、勘探和實驗分析,下草埔冶煉遺址使用小高爐進行塊煉鐵冶煉,爐容量遠大于地爐冶煉,排出渣產量大。小高爐冶煉生產積鐵塊經過鍛打形成鐵塊、鐵片等初加工產品后,再加工或運輸至其他地區進行鍛造再成型,制成鐵器,成為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重要商品之一。

  經過對爐壁、爐渣成分的實驗分析,可進一步證實該遺址的冶煉性質為塊煉鐵遺址,以木炭為主要燃料。據《天工開物》記載,古代冶鐵所用燃料,有煤炭跟木炭兩種。根據對遺址上提取的10余件炭樣的C14年代測定,其年代集中在10-12世紀。

  所謂的塊煉鐵冶煉,是指直接還原出固態鐵的冶煉過程,由于還原氣氛不如生鐵冶煉,渣鐵分離不完全,其產物常呈海綿狀,爐渣鐵含量較高。中國古代傳統鋼鐵冶煉技術以生鐵及生鐵制鋼技術為核心,目前經考古調查發現的塊煉鐵冶煉遺址主要位于廣西貴港、云南、湖北一帶。下草埔冶鐵遺址是目前國內首個考古發掘的宋元時期塊煉鐵冶煉遺址,有助于我們了解我國古代塊煉鐵冶煉的具體步驟及相關遺存特征,了解遺址內生產與生活的圖景,促進構建宋元時期福建乃至長江以南地區冶鐵業的技術特點和組織結構。

  此外,考古工作人員在下草埔遺址還發現了“祥符元寶”“皇宋元寶”銅錢各一枚、“熙寧通寶”三枚,均鑄造于11世紀初期,可佐證遺址的年代。此外,也出土了鐵釘、鐵片、鐵塊等鐵器,部分為塊煉鐵的粗加工產品。而出土的陶瓷器主要為各類生活用具,多為宋元時期安溪窯生產的青白瓷,兼有磁灶窯、德化窯的產品。部分器物上保存有墨書題記,如“吳”“朱”之類,可能是冶鐵工匠的姓氏。

  在冶鐵遺址西北處,為余氏一脈遷徙至安溪后的祖宅“諫草堂”所在。2000 年后祖厝陸續被掩埋于現代開礦堆砌的渣土之下。此后該谷地被洪水攜帶的淤泥、碎石填滿,遺址東部逐漸積水,形成一水田。目前揭露出的房屋總長約為 14.7 米,進深約 4 米(東北—西南的墻基未完全揭露),中部主室面積最大,寬 8.7米。

  遺址位于這處梯田上,北為現代鐵礦坑,南為荒廢田地,東西兩側均為山地。礦山位于冶煉遺址的東北處的山坡,鐵礦資源豐富,已調查多處古鐵礦洞。礦山及遺址周邊的山地生長有茂密的樹林,是冶煉所用木炭的來源。遺址的東部有一條古道通往西溪,是產品外運的路線,這便形成了從原料到加工再到運輸的產業鏈條。

【板結層】

  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有獨特的考古價值:一是全國第一個對塊煉鐵進行科學考古發掘的考古工地;二是同一地點同時冶煉熟鐵(塊煉鐵)、生鐵、鋼的古冶煉廠場;三是體現先民在處理人地關系上的超常智慧。

  北京大學考古隊于下草埔冶鐵遺址發掘區內發現系列重要遺跡,包括冶煉爐6座、房址2座、多個活動面、護坡、池塘、小丘、板結層及石堆,與冶鐵有關的遺跡年代集中于宋元時期。

【護坡】

  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護坡,經過檢測在南宋就有,將煉出來的爐渣堆積,鏟平,就堆出這一塊平地,然后人再往上一層,繼續開爐冶煉,60-80公分就有一個板結層,青陽下草埔四周的小山丘可以煉數百年之久,目前發現的房址主要集中于遺址北部。

【冶煉爐3】

  編號為L3的冶煉爐保存狀況較好,體量較大下,使用時間較長,有多次使用和改建的痕跡,目前可區分出至少5 次使用痕跡,自東北至西南方向分別稱為L3-1、L3-3、L3-5、L3-4、L3-2。5 座煉爐均為夾砂土坯磚砌筑而成,上部被破壞,東部被晚期人類活動切削破壞。最外圈的L3-1 和L3-2 是最初使用的煉爐,現僅存一段弧形殘爐壁,L3-1 殘長1.2m,壁厚30-35 厘米,被切削部位僅存10-18 厘米,爐壁中燒瘤處厚5-10 厘米,據測量數據可計算出該處內徑約98 厘米;L3-2 殘長70 厘米,壁厚14-25 厘米,內壁無燒瘤而發白,厚4-5 厘米,據測量數據算出該處內徑約76 厘米。L3-1 和L3-2 損壞后分別改建為L3-3 和L3-4,其中L3-3 破壞嚴重,現僅存一段弧形爐壁,殘長1.05m,壁厚30 厘米,被切削部位僅存約20 厘米,爐壁中燒瘤處厚10-20 厘米,據測量數據算出該處內徑約88 厘米;L3-4 保存狀況稍好,平面形狀呈內圓外方,內壁掛滿藍紫色燒瘤掛渣,殘口內徑32 厘米,殘深40-45 厘米,壁厚25 厘米-30 厘米,燒瘤掛渣可見兩層,厚度均為5-10 厘米,說明該爐在冶煉時至少經過一次修補。爐體東部有一疑似鼓風通道的小坑,該坑呈橢圓形,口徑15-25 厘米,深40 厘米。

【冶煉爐5】

  冶煉爐L5破壞較為嚴重,僅見底部。爐體平面呈圓形,朝向正西,夾砂黏土砌筑。現深約20厘米。殘內徑50-55厘米,壁厚8-10厘米,內壁未見燒瘤,爐內有燒瘤碎塊散落。正西方向爐壁有一長25厘米的缺口,缺口下有一小坑,坑口呈橢圓形,口徑15-20厘米,深15厘米,坑內堆積為棕色黏土,出土物包括兩片碎瓦片和一片灰陶片。L5爐內部另有一低溫用火遺跡,呈不規則圓形,推測為灶,編號Z4,據此推斷冶煉爐L5在廢棄之后利用其爐膛改作灶繼續使用。

【冶煉爐6】

  L6位于TD5上,探方T1214擴方內,緊鄰F4的SM1西南側。清理L6爐底坑、排渣道內堆積,以及L6西側小范圍操作面。清理發現,爐底坑、排渣道內的多層堆積基本一致,僅在排渣道槽道底部發現一薄層炭屑層,該炭屑層鋪于黃色黏土層上。該黃色黏土層即為L6爐基墊土,且構成L6周圍操作面墊土。

  L6系以黃色黏土為爐基的淺地穴式爐,廢棄后被整體移平,僅余爐底與爐底坑內堆積。區域內墊渣、平整L6后形成F4室外地面,L6周圍活動面亦被F4室外地面及地面墊渣所疊壓。

【鍛爐4】

  爐4保存相對較完整,在平地起建的地上爐型。爐體整體呈方形臺,頂面中央向下開半球形凹槽,于凹槽內壁施以爐襯材料,即為爐膛。西側底部遺有一緊貼坑壁的水缸。內底部填土經浮選、重選、磁選、手選后收集到較多碎炭屑、碎玻璃態渣、鍛造剝片、燒土粒等鍛造遺存。據此,初步判斷爐4可能為鍛爐。

【人員活動房遺址F3、F4】

  F4的房址,在爐4的旁邊,圍墻里面是一個兩進的小房子,用爐渣把墻墊起來,這邊是用小石頭和平石墊起來的墻,還有很多瓦礫,都是平瓦,碎了之后留在這里,原來保存的。房子所倚建的基礎地面是用爐渣包括紅燒土塊、各種冶煉廢棄物淀積起來的活動面,所以房子在整個冶煉時期來說是屬于比較晚的,至少是冶煉活動持續一段時間后房子才出現的。從地層關系來說,相當于爐廢棄之后房子才建起來。F3 屋內兩房間地基上各有一堆破損嚴重的瓦片堆,以紅瓦為主。西側屋后墻邊的地基上散落有 多塊修整后的石塊,以及大塊的爐渣。出土的瓷器包括青瓷、青白瓷和白瓷,可辨認器型有碗、盞、 盤口壺、瓶等,年代大致為元代。此外,屋內出土瓷器類別多為生活類用品,無瓷器生產、祭祀等相關遺存,屋內南間東南角發現灶臺 1 座,故判斷 F3 為生活用宅的可能性大。

【冶煉爐1、2】

  L1 與 L2 東西相鄰,兩爐屬于露天作業爐,連線呈東北-西南向排列,L1 在東,L2 在西。兩爐爐型結構相似,均為半地穴式、“葫蘆”形小豎爐,爐體腹大頸小,爐上部填料口遭破壞,現存爐口頂端略高于爐旁操 作面。其中,L1 保存較好,爐膛未被破壞,膛內殘留原生堆積的大體積冶煉產物;L2 北側被全部破壞,爐膛被晚期填土填平,僅于膛底部殘余碎爐壁殘塊。

【結語】

  經過科學、系統的發掘工作,青陽下草埔遺址的年代與地理位置與歷史文獻所載宋代泉州“青陽鐵場”相符,是宋代經濟史、手工業技術史、海洋貿易史的重要發現。青陽下草埔遺址發現的冶煉遺跡、遺物具備技術上多樣性和內涵上的豐富性,為宋元時期冶鐵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青陽下草埔遺址發現的居址、公共設施具有結構上的完整性,展現了一個冶煉周期較長的宋元時期中國東南地區冶鐵手工業遺址的獨特面貌。青陽下草埔出土的陶瓷器,類型豐富,窯口明確,為研究遺址內社區結構、宋元時期泉州安溪地區的社會組織與人類流動提供了考古資料。青陽下草埔遺址的發掘與研究仍有廣闊的后續工作的空間,值得進一步深入探索。

原標題: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
責任編輯:黃麗君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頻道推薦
  • ?泉州永春:按下建設“加速鍵” 打造產業
  • 破解企業難題 永春推動“知產”向“資產”
  • 桂洋木薯粉條:舌尖上的鄉土情懷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簪花獻媽祖,同謁媽祖,共襄盛會(視頻)
    簪花獻媽祖,同謁媽祖,共襄盛會(視頻)
    2025泉州時尚周啟幕大秀精彩紛呈(視頻)
    2025泉州時尚周啟幕大秀精彩紛呈(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徐冬冬曬真實肚子 展示健康美 石獅市委一季度工作會議召開 周杰倫曬母子自拍 透露媽媽幾乎每場演唱 石獅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石獅市委主要領導帶隊開展節前安全檢查 向新而行,打造數字福建“升級版”?—— 石獅市職工文化惠民活動精彩上演 第一批全國零售業創新提升試點城市評審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羞羞网页 | 日韩综合色 | 亚洲成人免费网站 | 91成人免费观看 | 精品卡1卡2卡三卡免费网站 | 男女性潮高片无遮挡禁18 | 国产精品伦理久久久久久 | 日本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 夜夜爽免费视频 | 男女在线无遮挡毛片免费 | 午夜丁香影院 |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视频软件 | 九九天天影视 |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又湿又黄又硬又刺激 |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视频 |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 | 五月激情丁香 | 成人18在线视频播放 | 六月丁香在线观看 | 狠色狠狠色狠狠狠色综合久久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 无遮羞无删减肉动漫在线观看 | 一级做a爱片特黄在线观看免费看 | 精品久久天干天天天按摩 | 大好硬好深好爽想要视频 | 爱呦视频在线播放网址 | 午夜痒痒网| 日本一道本视频 | 成人毛片免费视频 | 高清一区二区亚洲欧美日韩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 伊人天天操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野战 | 2020在线不卡观看视频 | 一区二区免费视频观看 | 久久免费网 | 亚洲天天操 | 首页 国产 制服 丝袜 | 免费国产人做人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