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長壽之鄉”,近年來泉港區大力弘揚孝德文化,創新載體,加大為老服務力度,突出民生優先,老年保障水平逐年提高,讓老年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營造文明祥和、溫馨和諧的社會氛圍。
“互聯網+孝文化”弘揚正能量
“您辛苦了,感謝您一輩子的操勞。”10月25日重陽節,在泉港區“網絡孝文化節”文藝下鄉活動現場,互動節目《重陽洗腳禮》將活動推向高潮。
在“阿七哥”連建良的引導下,子女們上臺為父母行“洗腳禮”,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一揉一捏間流露出款款深情。此時,坐在椅子上的長輩們早已是淚流滿面。
“百善孝為先。今天是重陽節,通過網絡直播來倡導孝道,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連建良說。
據悉,泉港區第四屆“網絡孝文化節”活動的重頭戲——重陽情·圭峰文藝下鄉演出,在峰尾鎮圭峰中學舉行。
本屆“網絡孝文化節”活動以“你‘孝’起來真好看”為主題,采取“文藝演出+網絡直播+微信分享”方式,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融入圭峰孝德文化、盧琦家風故事、鄉賢熱心助老、“重陽洗腳禮”等元素,直播呈現一道道孝文化盛宴,吸引廣大網友在線互動、云端過節,為長輩們送去節日祝福,彰顯“中國長壽之鄉”品牌效應。
在活動現場,當地文明辦、政法委、網信辦、衛健局等15個單位聯合“擺地攤”,集中開展“創城創衛”、移風易俗、掃黑除惡、平安建設、電信防詐、秋冬防疫等宣傳活動,提供政策咨詢、健康義診、醫保辦理、醫療救助等服務,讓轄區老年人過“健康節”“幸福節”。
本屆“網絡孝文化節”凸顯“網絡味”,采取網上征集、線下約稿相結合的方式,面向全社會征集“孝文化·一起秀”H5作品32件,并依托官方網站、“兩微一端”等平臺多元推送,全方位、立體化展示“孝德泉港”形象。
同時,該區開展線上“微心愿·我認領”助老公益活動,征集全區60位老人的微心愿。據了解,這些“微心愿”發布后6個小時就被愛心人士認領一空。
泉港區是福建省第二個、泉州市首個“中國長壽之鄉”。為積極營造尊老敬老的社會氛圍,泉港大力倡導福壽文化、養生文化、孝德文化,助推鄰里和諧、家庭和睦。自2017年起,該區連續舉辦四屆“網絡孝文化節”,不斷深化“互聯網+孝文化”理念,增強公眾對孝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著力打造網絡孝文化新品牌。
“強載體+優服務” 筑牢保障網
泉港區界山鎮東張村的老人文體活動中心于2018年6月投入使用后,每天都安排了各種活動,村里的老人一有空就喜歡到這里玩。
“活動中心活動多,老人們喜歡,這歸功于一個比較新穎的運作模式。”東張村黨支部書記陳志成說,村里向社會購買服務,引進了居家養老機構。平時該機構有兩名工作人員常駐活動中心,負責教老人們跳廣場舞等,此外還要策劃各項活動,引導村里的老人積極參與。
據了解,建區以來,泉港經濟快速、持續推進,促進了泉港老齡事業的協調發展,老年人群體享受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果。
該區大力落實養老福利政策,通過多次提標擴面,大幅度提高全區高齡老人的健康津貼,70—79、80—89、90—99、100周歲以上四個年齡段的高齡津貼,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50元、80元、100元、500元;新農保養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60元,農村60周歲以上失地農民每人每月190元,全區城鄉居民新農保參保率達99.4%;落實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補貼制度,對入住養老服務機構的老年人,生活完全自理、半護理、全護理的每人每月分別補貼500元、750元、1000元,累計發放補貼176萬元。
為促進養老機構規范化,泉港投入730萬元將全區6所鎮(街道)敬老院轉型提升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工程,投入250萬元建設5個夕陽紅康樂服務站;投入200萬元拓展“互聯網+居家養老助殘服務”項目,免費發放一鍵呼救功能老人手機,購買助潔、助餐等溫馨服務。該區現有區綜合社會福利中心1所、鄉鎮敬老院6所,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89%,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床位數達38.7張。
為加強老年文化體育活動場所建設,該區將老年文體活動設施納入全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實現全區101個村(居)全覆蓋;完善村級老年服務中心建設,自2014年度以來,區財政共投入750萬元補助建設老年服務中心,經常性組織開展北管音樂、健排舞等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
“樹典型+新風尚”傳承好家風
30年前,大兒子出現先天性肌肉萎縮癥狀;25年前,公公失明;19年前,家里的頂梁柱丈夫失明;18年前,承載了全家希望的小兒子也出現了和大兒子同樣的癥狀——涂嶺鎮樟腳村的蔡玉華,面對一家四個殘疾人,以堅強的意志,扛起這個風雨飄搖的家,當起“公公和丈夫的雙眼”和“兒子們的臂膀”。
2010年,蔡玉華入選“中國好人”榜;2011年,她被評為第二屆福建省“道德模范”;2019年,她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像蔡玉華一樣,“愛親敬老”文明風尚在泉港蔚然成風。該區通過舉辦“感動泉港·道德之光”“泉港十大孝”等評選表彰活動,引領孝老愛親風氣,弘揚社會正氣。近年來,一批單位和個人相繼獲得全國“孝親敬老之星”“中華孝親敬老提名獎”“敬老模范村居(社區)”稱號,以及區級“五好家庭”“敬老文明家庭”“敬老助老積極分子”等稱號,尊老敬老社會氛圍日益濃厚,老齡事業呈現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
同時,該區通過“敬老文明號”創建、“百企進百村敬老助老活動”“孝廉文化節”等活動,積極引導各企事業單位在敬老、愛老等方面發揮典型帶頭作用,持續開展“百善孝為先”公益文化節和康壽文化節系列活動,傳承良好家風。
此外,該區發動慈善組織、鄉賢企業家、熱心公益事業愛心人士參與養老服務,累計捐助達1000多萬元;建立區、鎮兩級助老志愿者隊伍8支、“夕陽紅”康樂服務志愿隊伍10支,深入各村(居)、養老機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等開展各種敬老愛老活動,豐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莊國輝 劉瓊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