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泉港區涂嶺鎮黃田村位置偏遠,曾經是泉港區最貧困的山村。近年來,在村兩委的帶領下,黃田村利用自然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及旅游業,不僅增加了村民收入,還改善了村居環境,曾經的“空殼村”如今已破殼結出富裕的“幸福果”。
走進涂嶺鎮黃田村,眼前水稻青綠挺拔,月季花嬌艷綻放。不遠處的建筑物外墻涂滿律動的粉色,青色,和諧的映襯出童話田野的迷人魅力。
涂嶺鎮黃田村主任陳世明:“黃田村規劃的這30多畝是規劃成稻中花,花中稻的觀賞項目,讓游客來到這邊可以體驗農耕體驗,割水稻,種水稻,還可以在棧道上欣賞各種各樣的花。(來這兒的人多嗎?)節假日來的人還挺多的。”
這里的花海,風車,木棧道是黃田村剛剛打造完成的生態旅游二期項目,今年五一,黃田吸引游客4千多人,旅游總收十五萬元。
涂嶺鎮黃田村村民陳金平:“黃田過去是偏遠的窮山村,我們自己出去都困難,人家都不敢進來。”
黃田村位于泉州市泉港區最西部,曾經是水、電、路、通信均不通的貧困村,村民到山外都要走十幾公里的崎嶇山路,二十年前,村民守著家門口優質的自然資源,但人均收入才120元。
涂嶺鎮黃田村黨支部書記陳偉聰:“這一條就是我們黃田開通的第一條公路,朝陽公路。過去我們村民出行都要繞山走小路,到鎮區要4個小時,現在都是坐公交車出去,只需要半個小時就到了。(能不能說這條路的開通,打開了黃田的發展之路?)對,這條就是黃田村的致富之路。”
沒有路就沒有活路,就沒辦法解決脫貧致富問題。2003年,黃田村修通了朝陽公路,也陸續引來投資合作的企業,占地500畝的北山茶廠就是其中之一,通過村企合作,如今茶園年產5000斤優質紅茶,年收入達200萬元,并帶動當地村民就業增收。
村民賴英蘭已在茶廠工作了七年,過去靠種地和外出打零工賺些微薄收入養活一家人,如今夫妻倆在家門口茶廠實現就業,穩定的收入來源讓生活有了盼頭。
涂嶺鎮黃田村村民賴英蘭:“我以前在家種地,沒什么收入,我現在在這個茶園每月有3000元收入,生活就改善了。”
涂嶺鎮黃田村主任陳世明:“黃田村的生態環境比較好,制作出來的茶的品質比較優良,我們今年預計要擴種到600畝,旺季可以解決100多個村民的就業問題,可以增加村民的一些收入。”
隨著村兩委集思廣益,發展綠色產業,黃田從泉港最邊遠閉塞的山村到現在已擁有北山茶場,淡水養殖廠、黑山羊養殖基地、礦泉水廠等企業,村財收入由零發展到現在年均15萬元,村民年人均收入達一萬六千元。
如今,黃田村還大膽實踐,走出一條因地制宜的生態旅游發展之路,“3.5公里黃田漂流帶”“花海”“民宿”等鄉村旅游品牌正日益打響。
據了解,目前漂流帶三期建設已經將黃田生態旅游區與樟腳古民居、金鐘潭瀑布等旅游景點“串珠成鏈”,形成了富有特色、頗有人氣的鄉村旅游路線。(泉港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唐釧淦 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