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發揮基層黨員的作用,泉港區通過多年探索,推出黨員冠名服務品牌,充分發揮正面典型的激勵作用,把黨員的身份亮出來,把合格的標尺立起來,把黨員的先鋒形象樹起來,激勵廣大黨員向優秀黨員靠攏。泉港電視臺與區委組織部聯合推出《黨員冠名服務品牌》系列報道。日前播出第一集《“黨支部+合作社+農戶” 服務發展兩不誤》。
從2009年僅有五六個成員到眼下擁有一百二十多個成員,“躍文黨員蜂業養殖合作社” 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用七年時間打造出一個凝聚黨員和群眾的有力品牌,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蜂”,這也是“黨員冠名服務品牌”的應有之義。
躍文黨員蜂業專業合作社位于前黃鎮古縣村,在區、鎮、村的支持下,最近合作社有了獨立的辦公場所,合作社的理事長林躍文也在忙著各項籌備工作。
如今的躍文蜂業養殖合作社已小有規模,而當初成立合作社僅緣于林躍文一個不經意間的想法。
前黃鎮古縣村黨支部副書記 林躍文:“因為以前我父親也是養蜜蜂的,當時看他們那種生產方式和銷售一直都很滯后,然后我就想成立合作社。”
成立合作社,那就需要整合村里的資源,動員群眾進行合作生產、合作經營。就這樣,林躍文從父輩養蜂的經驗著手,以合作社的方式,把村里以往零散孤立的養蜂戶集結起來,統一設計規劃、統一購置養蜂器材、統一服務標準、統一組織學習,改變以往村里初級生產蜂蜜的面貌。
群眾 林國輝:“他統一組織我們合作,肯定比較好,一是規模比較大,二是銷售也比較好。以前(自己做)管理不好,很多都浪費,我們分一點股份,好很多,現在每個月有一兩千元收入,幫我們增加收入。”
七年來,通過不斷進行技術革新、與福建農林大學蜂學院進行合作、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引進蜂業新品種和新技術,以及積極發動農戶擴大生產和擴股投資等方式,躍文蜂業養殖合作社資產由原來的40多萬增加到120多萬,養蜂總數達1000多箱,年產量達20多萬斤,合作社農戶的收入也隨之增加。
合作社成員 陸順南:“現在整體的銷售量都還不錯,基本上每年都有賣(蜂蜜)1到3萬斤,整個合作社的蜂蜜我們都可以銷售完。”
合作社取得良好發展成績,關鍵在于林躍文從自身黨員身份出發,把黨建引入合作社,于2013年申請設立“泉州市泉港區龍田蜂業專業合作社黨支部”,創新發展模式,充分發揮合作社內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帶動村民廣泛參與,壯大合作社規模。
林躍文:“比如一個銷售跟著一個黨員,一個技術的跟著一個黨員,還有一個現場加工的跟著一個黨員,以點帶面,讓一個黨員帶著一些人去發展,帶動其他的養殖戶。”
在農村,黨員的作用要發揮在哪里?躍文黨員蜂業養殖合作社給出一個很好答案,不僅自己要展脫貧致富,更要帶領其他黨員其他村民一起共同致富。前黃鎮黨委因勢利導,通過幫助合作社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發展規劃,推動合作社產業化、規范化經營,更好地帶動更多村民致富。
前黃鎮黨委組織委員 盧凌峰:“龍田躍文蜂業合作社,在我們前黃鎮黨委的引領之下,堅持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緊緊圍繞創建企業黨建品牌,打造活力和諧企業的黨建目標,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積極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經濟,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黨員的身份要大膽亮出來,把大家的信任轉化成凝聚力,轉化成創業創新的動力。對于擁有黨員和理事長雙重身份的“領頭蜂”,林躍文說自己現在的責任重了,但底氣也足了。
林躍文:“隨著這幾年合作社的發展,我們(合作社)也要注冊自己的商標,明年準備上無菌生產車間這個項目。現在我的合作社也在阿里巴巴還有58食品網上做客服,明年可能會把這些產品通過網上銷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