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跟著島民暢游泉州唯一海島行政村惠嶼島,一路欣賞最詩意的海上田園,聆聽最動人的傳說故事,體驗最秀美的沙灘海岸,品嘗最新鮮的海島美食
一個島一口井的汲水往事
一下船,迎面就看到一直在碼頭處迎接島民和游客的晉富宮。這座宮廟始建于清朝后期,宮中供奉村民的祖先肖太傅公。因惠嶼人靠海生活,晉富宮始建初期便有村民供奉湄洲媽祖尋求庇佑,據說非常靈驗。
惠嶼島周邊的漁排內,養殖了不少鮮美海味。
晉富宮側后方的坡上,有一口雙眼古井,名為神井甘泉,是養育了惠嶼島人近兩個世紀的“生命之井”。據傳,肖氏先人初到島上,淡水奇缺,村民四處尋找水源而不得,肖太傅公托夢村民到此掘井取水。此井逢初一、十五天文大潮,海水咸澀,其他時間則清甜可口。
2009年12月31日,島民終于喝上了自來水。6年多過去了,島民已習慣了有自來水的生活,然而一個島靠一口井生活的窘迫,仍深植在島民的記憶中。“春節等節假日或誰家要辦個喜事,至少得提前半個月儲水。”家住神井甘泉旁房子的村民告訴記者,以前這口井,常年都有人排隊汲水,有時甚至一天24小時都有人排隊。
島上漁民正在開挖海蠣
在島上打水叫汲水,因為緊缺到無法用桶打水,而要用自制的“橡膠桶”。在如今的村史館里,還能見到這種橡膠桶。用車輪內胎縫成扁平的口袋,留個缺口,打水時要將桶放在水面上,等水一點一滴通過小缺口流進桶里,等啊等,等到半桶就要趕緊把桶拉起來。這樣汲水,半天才有一小桶。辛苦取到的水挑回去,還要沉淀一段時間才能使用。在島上,滴水貴如油,用來洗米、洗菜的水,還要繼續洗臉、洗衣服、澆菜等,循環到不能用為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