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以其古樸而鮮活的姿態在泉港盛行,擁有眾多知音。泉港普安村的老藝人張國宗就是其中之一,他以傳承與弘揚南音為己任,讓古老的南音煥發出迷人的風采。
張國宗是泉港南音協會副會長,也是泉港南音界屈指可數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每到周末,年逾古稀的張國宗都要在宗祠里為孩子們傳授南音的吹拉彈唱。
泉港南音協會副會長 張國宗:“我本身也是從老藝人那里學來南音的,有責任把南音傳給下一代人。”
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的學習南音,張國宗退休后便在村里的張氏宗祠成立南音免費培訓班。
張國宗:“我自己拿錢出來辦免費培訓班,有一次,區政府授予我文化示范戶,獎了2000元。我也把獎金都投給學員買演出服裝。”
喜歡南音的張國宗還喜歡收藏各種樂器,至今已收藏了數十把民族樂器,讓人愛不釋手。樓下的那間工作室,是他用來制琴、修琴的地方,平時如果朋友的樂器壞了,他也會熱心幫忙修好。
張國宗:“以前普安有一把非常好的琵琶,當時琵琶的主人在文革時期被批斗了,琵琶也被損壞了,他很痛心,把這把琵琶拿來送我。后來,我拿十二元錢買走,修理好幾次,一直彈到現在。”
【新聞鏈接】
癡迷南音 勤學不輟
對張老而言,這把文革時期的老琵琶引出的,是他一生癡迷、深埋心中的南音情懷,而這情懷,早在他很小的時候便已經種下。
張國宗出生在普安一個普通家庭,在他很小的時候,普安村已經有很好的南音社團,他在不斷的聆聽中接受到南音藝術的熏陶。
張國宗:“我那年是初中畢業,就到社團去學,當時學“一館”是4個月。我有個堂哥也是南音藝人,曾把我關在家里教了幾套南音曲目,所以我掌握的相對多一點,南音就學成了。”
1965年,19歲的張國宗插隊下鄉到南平武夷山地區,并進入宣傳隊,主要負責彈拔樂器。
張國宗:“一開始我就參加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因為我會彈琵琶,就用南音式琵琶彈紅歌。縣文工團團長知道以后,叫我加入他們排練節目,因為會彈琵琶的在閩北較少。”
后來,張國宗調到音樂氛圍較濃厚的廈門工作,為他提升南音藝術修為提供良好的條件。
張國宗:“因為我搞財務,到晚上比較閑,我就到廈門的很多南音社去學習、交流。楊臺山、金雞亭有好幾個音樂社團經常在那里集會、彈唱。”
退而不休 “南音老馬”疾揚鞭
時光如駒,在幾十年的光陰里,張老對南音勤學不輟,造詣日豐,而這,也成為他日后不斷致力于南音傳授事業的資本。
退休后,張國宗在大部分時間里都奔走于各地,與一些老藝人一起進行交流和培訓,還帶領孩子們參加各種比賽和演出,獲得了不少佳績。
普安少年南音培訓班學員 張瑋霖:“我的二胡拉得越來越好了,我希望將來成為一名南音藝術傳承者,將南音發揚光大。”
普安村南音老藝人 張泉富:“參加南音培訓班后,很多學生考上了藝術院校,也有一些從事戲曲行業,以南音謀生。”
十年來,他帶過的學生有幾十人,有些學生已經成為業界的骨干力量。而他仍不滿足,雖71高齡仍為傳授南音而不懈努力。
張國宗:“教會一個人唱一曲南音,我就感到很高興,就很有成就感。我現在教的《梅花操》,小孩都彈得很好。我的想法就是把南音傳承下去。”
每逢周三,張老還會到區老人大學,為退休的老人義務培訓南音,豐富老人們的文化生活。
半個多世紀的藝術春秋,經歷了多么關于南音的起起伏伏,如今,每周能有這樣的時光,和一幫票友享受南音雅樂,張老覺得人生亦是十分滿足了,他樂此不疲。
一生癡迷南音,以傳承弘揚南音為己任,已近夕陽,但張國宗仍在快馬揚鞭,言傳身教,只為唱響這“千年雅樂”的傳承音。這匹“南音老馬”老當益壯,值得萬眾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