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5日訊 新年新氣象,持續近一個月的“暖居”特別行動踩著2014的尾巴,跨進2015。
昨天就得到一個好消息,10戶困難厝邊中,最后3個困難家庭的房子修繕工作已進入掃尾,工程隊的師傅們加班加點忙碌,預計今天就能全部完工。
“暖居”特別行動開始至今,本報愛心賬號累計共收到25558元愛心款。昨天,泉州愛心公益協會的蘇少隆會長告訴我們,愛心公益群“善護念群”將捐助5360元,助力“暖居”。
今早,海都記者將與愛心公益協會的志愿者們回訪暖居報道的10戶困難家庭,年底,給他們送去新棉被、新衣服和春聯等新年禮物。
給兒子一個不漏雨的家
百源社區單親林媽媽心愿實現啦
元旦以來的這幾天,林媽媽一直顧不上出去做鐘點工,因為家里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修房子。前一陣,因為負責施工的江師傅太忙,所以修房就拖到了元旦,但林媽媽沒把這事放在心上,有人愿意幫自己修房,她高興還來不及呢!
工人開心地為林媽媽整修屋頂,林媽媽也客串了一回小工
這幾天,林媽媽動手當小工,忙上忙下打下手,渾身沾滿泥土。她的臥室已經被清空,大床和櫥柜都搬到了隔壁房間,晚上,她只能和兒子擠一張床。林媽媽笑說,雖然床有點擠,但不久就能修好房子,兒子很開心。
昨天下午,海都記者來到林媽媽家,2名師傅正在樓頂忙活,給閣樓的屋頂鋪上紅瓦。此前,這個小閣樓已經破舊不堪,木梁結構隨時會坍塌。林媽媽住的房間更是危險,木梁被白蟻腐蝕,屋頂還漏雨,一下大雨,林媽媽就一夜難眠(詳見《百源社區林媽媽與兒相依為命 盼給兒子不漏雨的家》)。不過師傅說了,今天房子就能全部修好,往后的夜里,再也不會因漏雨難眠了。
百源社區的莊書記說,自林媽媽的丈夫過世后,她家就成了社區的計生困難戶,這次“暖居”特別行動報道了林媽媽的故事后,社區也將林媽媽家的情況向鯉中街道計生辦反映,并順利地向鯉城區計生局申請到5000元安居工程修繕款。“你看墻壁很多地方發霉了,有些地方還要修修補補的,這些錢還能用來添置一些新家電。”莊書記跟林媽媽說。
林媽媽露出久違的微笑,欣喜地看著自家煥然一新的屋頂。給兒子一個不漏雨的家,林媽媽的心愿實現啦!
和平社區吳秀玲家
破屋頂變雙層夾板 防水又隔熱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吳秀玲家時,她已經出門了,只有她兒子一個人在家。她兒子說,這幾天,施工隊也在抓緊進度,順利地將家里原來的瓦片屋頂換成了雙層夾板,據說防水隔熱效果不錯。
和平社區吳秀玲家的屋頂已經更換成新的屋頂
今年60歲的吳秀玲家是這10個困難家庭中房屋漏雨最嚴重的,幾十年的老房子,因為丈夫病逝、兒子患尿毒癥而沒能翻新,每次下雨,家里10多把傘就要全部用上,夜里,吳秀玲只能逃離她漏雨的臥室,撐著傘窩在漏雨不那么嚴重的客廳里睡覺(詳見《和平社區60歲吳秀玲 丈夫中風兒子患病住漏雨瓦房》)。
修房前,施工隊的江師傅估算修房總共費用得1萬元,而詳細測量過后,至少需要1.3萬。幸運的是,泉州中醫院好心護士陳女士,主動捐出她一個月僅有的3000元工資,幫助吳秀玲家。好心的陳女士還專程趕到吳秀玲家,看過她家的居住環境,陳女士很是同情。
昨天,吳秀玲家的屋頂終于修繕完畢,吳秀玲的兒子說,母親房間屋頂和墻壁之間還有一些漏風的縫,將再聯系師傅幫忙。
隘南社區林惠英家
今日蓋瓦糊泥 煥然一新
“一二,一二……”隘南社區林惠英家屋頂上,重慶人江游和老崔喊出的口號傳得老遠。昨天早上8點,記者循著整齊的口號來到林惠英家。房頂上,江游蹲在左側,老崔蹲右側,伴著口號倆人慢慢移動一根屋梁。江游妻子在屋內把之前卸掉的瓦片擺放整齊。“躲開,扔了。”江游沖著妻子小李喊,確認小李躲到門外后,江游把白蟻蛀蝕的房梁扔下來,“哐”一聲,激起大量灰塵。小李半瞇著眼把沒用的房梁拖出門外。
隘南社區林惠英家的屋頂已鋪上新的瓦片
5根嶄新木材整齊地擺放在家門前。這些木材是江游夫婦和老崔早上從清濛用車運過來的。為了美觀,小李徒手剝掉褐色樹皮,還用刨子刨光木材上凹凸處,“換上新房梁,還得漆上一層油,這樣既防白蟻又美觀的。”小李悶頭剝樹皮,頭發散亂也顧不上理。
“看看,這顏色怎么樣?”老崔的兒子崔曉林拎著一塊紅瓦走進來。林惠英家瓦片老舊,雖然拆屋頂時,他們盡量輕拿輕放,盡可能多地保證瓦片完整性,但老瓦片大多已變成黑色,“新房子得有新氣象,我想內瓦統一用新的,一抬眼,紅色的新瓦,多喜慶。”崔曉林這樣想著,也這樣做了,他專程去磁灶尋找合適的瓦片。林惠英看著紅彤彤的新瓦,高興得合不攏嘴,連聲說“多謝”。崔曉林會盡快修好,“讓他們一家人過個舒心年。”
今天,江游夫婦和老崔給屋頂蓋上瓦片,糊上水泥,逢雨必漏的日子終將過去。(海都厝邊記者 張帆 花蕾 黃謹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泉州舉辦閱讀研學實踐活動2025-04-2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