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21日訊 昨天早上7點30分,泉州東華社區吳章義和吳章禮殘疾兄弟,看見趙師傅和妻子李女士拿著工具從巷口進來時,緊繃的臉上添了一絲笑。而哥哥吳章義,更是從6點就開始不停地朝巷口望。
東街菜巷深處,一間低矮的瓦房,住著48歲的吳章義和43歲的吳章禮兩個殘疾兄弟。兩人都因意外致殘,仍沒有結婚,蝸居在這棟40多平方米的舊房里。每次下雨,屋子里的地板都被浸濕,因為雙腿殘疾而行動不便的兩人,走得更加小心翼翼。(詳見先前報道《東華社區吳章義兩兄弟意外致殘 獨守破漏老房》)
作為資深海都報訂戶趙師傅,從報紙上了解到吳家兄弟的故事后,趙師傅主動請纓前來幫忙修房。趙師傅在泉州做工程,他覺得:“吃穿夠用就行,幫人修補房子,心里獲得滿足感,這個頂重要。”
趙師傅加水泥補屋頂
提前查看老房子,除泥垢后再修補
趙師傅提前看過房子情況,昨天,他一進屋,拿著梯子,靠穩后爬上房頂,蹲在房頂上,叫妻子把工具帶上來。
吳家兄弟房頂上覆蓋著一層厚水泥,趙師傅說,房屋漏雨主要因為屋頂水泥開裂。如果再鋪層水泥上去,只會增加屋頂的沉重,他決定鋪層防水乳液,“鋪一層水泥,每平方米的重量會增加60斤,而防水乳液只會增加10斤”。
為了保證防水乳液和屋頂緊密契合,首先得除去屋頂表面的泥垢。早上他特意拿了一個新鐵刷,一下一下地刷著屋頂。每刷一下,塵土飛揚。一旁的妻子看明白后,便接過鐵刷刷起來。他提著和好的一桶硅橡膠,慢慢翻到屋頂另一側,先行修補大縫。在補大縫間隙,他會偶爾回頭檢查妻子的工作,沒刷干凈的地方,他會讓著妻子再使勁刷刷。像房檐邊這些危險的地方,他都會拿過妻子手里的刷子,親自上陣。屋頂一側還沒刷完,鐵刷的毛已被磨損殆盡,“這些水泥面太粗糙,磨損厲害,”妻子在一旁趕忙遞上新刷子。
“吃穿夠用就行,心里獲得滿足感,這個頂重要”
“別站在那里,危險。”吳章義站馬路邊,看著趙師傅走到房檐邊,趕緊出聲制止。趙師傅回以讓他放心的微笑,但還是堅持把房檐邊也刷個干凈。妻子李女士說,趙師傅做事總是特認真,透著一股倔勁。
李女士幫忙去除屋頂的青苔
趙師傅一家來自安徽阜陽,5年前,他跟著兒子來泉州干工程,因為海都報內容豐富,所以一直堅持看。自從海都推出暖居行動后,他一直關注。他經常在外干工程,知道吳家兄弟有多不容易,所以就來幫忙修房子。李女士說,趙師傅是個熱心腸。2008年,剛開始做防水工程時,找他們做活的人本來就不多,家里8張嘴吃飯,生活有些緊張。一次,一個阿婆家衛生間漏水,他修完后,還不要錢。李女士抱怨幾句,他卻說:“阿婆讓他想起還在安徽老家的母親,收了錢,心里不好受。”
為了添補家用,他只能更努力找活干。其實,趙師傅現在生意也一般,每個月賺3000元。“吃穿夠用就行,幫人修補房子,心里獲得滿足感,這個頂重要。”風卷起屋頂灰塵,趙師傅半瞇著眼,手上用吹風機吹屋頂,卻一直沒停下。
昨天下午5點多,吳家兄弟家的屋頂已被趙師傅夫婦刷洗一新,露出白色水泥。趙師傅說,今天刷上防水乳液就好了。(都厝邊記者 花蕾 田米 文/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