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18日訊 家庭的貧寒,猶如漆黑的夜,厚重的烏云,壓抑著每一位寒門學子的心。眾多好心人的資助,似一道道光芒,撥開云霧,照亮他們的求學之路。他們為了圓大學夢,從小就開始打假期工自籌學費。因為父母的辛勞,他們都渴望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能有時間好好陪伴家人。
選擇學醫
她想好好照顧家人
學子檔案25:黃妹
高考分數:554分(理科)
報考學校:廣州醫科大學
黃妹是安溪縣湖頭鎮下坑村人,我們見到她的時候,她正在安溪縣城爸媽工作的工地里。
爸爸媽媽都是建筑工人,因此黃妹平時住校,周末就跟隨爸媽輾轉在各處工地的臨時工棚里。工棚里人員混雜,衛生條件很差,但黃妹周末不愿留在宿舍,她總跑過來幫爸媽煮煮飯,掃掃地。工地里都是灰,但是黃妹爸媽的宿舍卻很整潔。
黃妹的爸爸黃炳旺幾年前是煤礦工人,一次井下作業出來后,雙眼突然失明。醫院檢查后診斷結果是糖尿病引起的暫時性失明。從此,黃炳旺每日都要服藥,開銷很大,也不能干重活,在工地里也只是當小工,收入微薄。媽媽周素蘭常年患有胃病,身材十分瘦弱。黃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這次報考志愿,黃妹選擇了廣州醫科大學。
黃妹經常勸父母換份工作,不要再在工地干了。但是父母為了孩子能安心上學,不愿意放棄目前的工作。黃妹說,“我好想快點長大,讓爸媽過上好日子。”黃妹現在在廈門的工廠找了份包裝工的工作,包吃住,但是要上夜班。黃妹很樂觀,“反正白天也很熱,晚上上班也好,時間長了就習慣了。”
文學少女夢想是留在大學里
學子檔案26:黃海靜
高考分數:549分(文科)
報考學校:泉州師范學院
炎熱的午后,南安市東田鎮桃園村里一個破舊窄小的土坯房里格外悶熱。
20歲的黃海靜正坐在土坯房的角落埋頭織一些代加工的服裝。她身體瘦弱,留著干練的短發,通紅的臉頰不時滴下汗珠。而為了減輕家的負擔,海靜初一時就開始利用寒暑假,做點服裝加工的散工。現在她做服裝加工已有6年,一批貨可賺四五十元。從小學到高中,海靜的成績一直不錯。這次高考,她考了549分,雖然超過本二線近70分,但未達到本一線。因為供不起學費,父母得知成績后,一度不讓她讀書,這讓海靜心里很難受,好在鄰居和村干部做通了海靜父母的工作。如今,海靜的爸媽在南安水頭一工地打工。多年積勞,夫妻倆的身體也大不如前。海靜的爺爺過世3年了,奶奶60多歲,生活還能自理,海靜平時主要和奶奶生活。
海靜說,她喜歡文學,夢想是當一名語文老師,這次填報志愿,她選擇了泉州師范學院的漢語言文學系,希望在校期間好好學習,爭取留校。她說,等工資一發下來,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父母、奶奶各買一套衣服,以表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