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8日訊 這是一代城市外來工艱難而無奈的選擇,背后充斥著愛與性的糾纏,靈與欲的斗爭。
“也許很多人聽了很意外,但在我這個群體(臨時夫妻現象)非常常見。”在2013年的全國“兩會”上,中國首個外來工身份的全國人大代表劉麗直言,因長久分居,如今在城市外來工中普遍存在說不清道不明的“灰色婚姻”。
同年,衛計委公布了一個數字:我國有80%的外來工都處于性饑渴狀態。《環球時報》2013年5月16日援引了一組調查數據,中國現有2.5億外來工,其中80%介于21歲至50歲。選擇再婚和露水夫妻的外來工數量有可能已超過10萬,在這些“臨時夫妻”中,73%以上已婚并與遠在老家的配偶分居兩地。
你知道嗎?在擁有330多萬外來流動人口的泉州,“臨時夫妻”現象同樣存在!
一份受泉州市總工會委托、皆由一線外來務工人員面對面作答的調查問卷顯示,59.21%的受訪者稱泉州確實存在“臨時夫妻”現象,37.27%的受訪者認為“夫妻長期分居”是主要原因。
這已不是簡單地做道德評判的問題。“臨時夫妻”的產生,是社會流動造成的,而如何應對或解決,是整個社會要面對的。近半個月來,海都記者深入泉州外來工群體,近距離接觸多例“臨時夫妻”樣本;走訪公安、戶政、統計、工會、婦聯等多個部門,試圖揭開其背后掩藏著的、不容忽視的社會根源。
臨時的愛 不問結果
●3個經歷臨時夫妻的男女,講述各自的故事
●采訪中,記者還陪同其中一女子去診所流產
夜里擺攤時,阿興和兒子玩鬧。兒子對于遠在江西的媽媽,感情越來越淡了
41歲的服裝攤販阿興,遠離江西老家的妻子,這4年已和兩個已婚女人同居。一個因要回家生子而離開,一個則被她的老公從老家趕來一頓打回四川。
下一個“臨時老婆”在哪?阿興還在等待。原因直白得露骨:沒有女人的生活,他無法忍受。
類似的故事,不停上演。我們遇到的其他兩位:一個從打工到事業有成,人到中年,有了“情人”;一個則是被老公逼走泉州的女人,為“臨時丈夫”生娃,再為他流產。
“如果女人離開你一丈遠,那就不是你的人了”
——阿興,男,41歲,江西上饒人
幾句方言對話寂寞就被填滿了
41歲的阿興,黑黝黝的,體格健壯。這4年來,一直在泉州市區浮橋一帶擺攤賣衣服。
在工業區附近擺攤,這個江西上饒的漢子,比起工廠的打工一族,顯然更能接近女人。阿興還有一個優勢,他花了2萬元錢買了輛三輪車,有時生意好,擺一晚上能賺一千多元。
阿興擺攤一般都帶上12歲的兒子。妻子呢?在老家,和公婆一起種田。時值壯年,阿興發現,身邊缺少一個知冷知熱的女人。
“你們沒有打過工,在外打工是很寂寞的”,3次見面中,阿興都強調,他是中了寂寞的蠱。
4年前,也是一個夏天的傍晚,阿興正和兒子用方言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一個二十出頭的清秀女孩湊上來問:“你們也是上饒人?”
寂寞因為不經意的幾句問答就填滿了。女孩叫阿芳,22歲,在一家工廠打工,她老公在老家種田。兩人聊得投機,阿興以“放血價”賣給阿芳一件衣服。
第二天上午,阿興一睡醒就給阿芳打電話。一周后,阿興聽得出來,阿芳不討厭自己,就約了她在一家江西風味餐館吃飯。一來二去,請客聊天,兩人覺得好像差了點什么。
一天夜里,阿芳打電話說她發燒了。阿興開三輪車載著阿芳去診所,打完點滴后載到了租房。
往期回顧:
深讀周刊·第一期:泉州非典型啃老青年 為要錢砍傷父親逼得父寫下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