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泉州推進“跨江發展、跨域融合”戰略,通過開展“藍色海灣”綜合整治、生態連綿帶建設等系列行動,顯著提升了流域生態質量。盡管環泉州灣入海口展示面已初步形成,但兩岸及入海口的景觀風貌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急需引起重視。為此,在即將召開的泉州市兩會上,農工黨泉州市委員會擬提交關于晉江、洛陽江兩江生態景觀的相關建議。
提高防洪標準
建議有關職能部門協同推進污染治理、生態修復和疏浚清淤,制定晉江、洛陽江“一灣一策”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方案,促進兩江流域入海口的生態功能和防洪標準整體提升。統籌考慮世遺點、水源保護地、濕地自然保護區等保護要素,謀劃兩江流域入海口的防洪工程項目,統籌安排城區改造和防洪防潮標準提升,將兩江入海口沿線堤防防洪標準普遍提高至50—100年一遇,增強極端天氣洪澇風險應對能力。
塑造沿江生態景觀帶
建議圍繞文化、運動、景觀、親子等不同主題打造江灘公園,最大限度保留原始岸線、淺灘、綠洲等江岸水土生態風貌,河岸岸線切灘疏浚拓寬江面,建設濕地、綠化帶、生態護岸、沿岸景觀,串聯起江海景觀大道、碧海銀沙、黃金海岸等景點,打造美麗海岸線。
系統謀劃晉江、洛陽江下游河道及入海口的清淤疏浚整治方案,常態化、規范化開展清淤專項整治行動,扎實開展清淤疏浚工作,改善兩江流域入海口水質惡化、淤堵等現象,營造河暢、水清、岸美景觀帶。
打造精致公共空間
在保障晉江、洛陽江濱海防洪安全的基礎上,加強對城市廣場、城市公園、景區出入口等重要公共空間的營造,完善公共空間的服務設施;推進兩江流域入海口沿線(法石街區、洛陽古鎮、烏嶼等片區)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改造提升特色街區空間,全面提升濱水環境品質,打造泉州最美海灣。
融媒體記者 林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