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2月23日訊(通訊員 林麗芳)正月十五鬧元宵,明月花燈影相連。元宵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十五過完,年才算圓”一句俗語道出了元宵佳節團圓平安的寓意。
最美是燈火,最甜是團圓。值此元宵佳節之際,為弘揚傳統文化和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減輕住院患者及其家屬不能回家團圓的遺憾,也為了增進家屬對康復服務的了解,2月22日上午,泉州神和醫院組織開展“巧手做花燈·歡樂鬧元宵”家屬開放日活動,邀請家屬走進醫院,和患者親情互動,實地體驗暖心醫療服務。
上午8點多,報名參加本次開放日活動的家屬們如期來到醫院,在工作人員的引領和介紹下,家屬們有序地參觀了門診各功能區域、診療設施設備以及醫院文化長廊,并詳細介紹了醫院的醫療人才隊伍、多元化康復項目等。
緊接著,一行人來到3樓康復中心,患者及病區醫生、護士早已守候在此?,F場醫護人員向家屬一一介紹康復中心的環境設施、康復訓練項目、住院期間的各項治療及住院日常生活情況,讓他們充分了解親人的療養生活。
通過實地參觀、面對面和醫生溝通,了解患者的起居生活及康復場所,讓家屬們更加直觀地感受醫院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和貼心的人文關懷,對自己親人在醫院的生活更安心、更放心。
攜手做燈籠 有愛有希望
元宵節做花燈、掛燈籠已經是延續了2000多年的習俗,表達著對新的一年平安團圓、風調雨順的美好期盼。
活動現場,醫護人員為大家發放了做燈籠的材料,講解制作過程及注意事項。隨后,家屬陪同患者挑選了自己喜歡的花燈圖樣,大家根據說明,發揮想象拼接框架、安裝吊墜、粘貼燈紙,認真用手上的材料悉心拼出帶著美好祝愿的“花燈”。
手工制作可以提高患者的動手能力,激發患者的想象力創造力,增加康復的樂趣,大家忙得不亦樂乎。經過大家的努力,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龍燈、鯉魚燈、六角宮燈、獅子燈逐步成型映入眼簾,患者提著花燈,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整個場面熱鬧、溫馨、其樂融融。
笑容綻放在臉上,喜悅由心底出發。小小的花燈,展現的是節日的愉悅,洋溢的笑語,搭建起的是醫患交流溝通的暖心橋梁。燈籠制作完畢后,參與活動的人員共同拍攝了一張合影,留住了這溫馨的時刻。
點亮“心燈” 迎接美好
歡樂的節日氛圍,和諧的醫患關系,不僅弘揚了傳統文化,同時也傳遞了社會正能量。小小花燈不僅承載著醫護人員對新年的美好期許,更承載著患者和家屬對未來生活的希望。
泉州神和醫院相關負責人稱,我院將不斷打造溫馨和諧的醫療環境,注重人文關懷,暖心護理服務,積極創造如家般的住院診療環境,充分發揮精神??漆t院康復專業特色優勢,以更加優質的康復專業治療技術為患者提供滿意服務。最后祝愿每一位患者都能早日康復,回歸家庭、回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