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
生活中,每個人、每個家庭都離不開醫生。
解除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特殊時期,他們負重前行、馳援抗疫前線,成為最美逆行者。
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傳遞著正能量。
他們的美德,都值得弘揚。
他們就是——泉州好醫生!
閩南網10月5日訊(記者 尤燕姿 文/圖)印象中,骨傷科的醫生多是男性。但是,在泉州市中醫院骨傷科,卻藏著一位34年醫齡的女中醫——黃碧玲。別看她身材瘦小,卻是擅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骨傷疾病的高手,即善于運用傳統的正骨手法、中藥貼敷,也上得了手術臺開刀、做微創。在幾十年的行醫生涯中,她為人低調謙虛,對病人的耐心和用心,令她收獲了許許多多慕名而來的病人,而她也始終堅持運用中醫特色療法,無創、綠色的治療手法,減少了病人的痛苦,讓他們快速恢復原有的功能。
人物名片
黃碧玲,泉州市中醫院骨傷科主任醫師,第一屆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分會華東地區學術委員會委員。擅長于創傷骨折、周圍血管肌腱神經損傷、手外傷及手部矯行、骨關節病、骨質疏松癥、腰腿痛、頸椎病肩周炎等等。
叮囑和交代的時間多于看病
在黃碧玲的診室里,處處是輕聲細語的問候和叮囑,來的病人腰痛腿腳痛,身體難受,心里也不舒服。所以,黃醫生常常會先安慰病人,“不要擔心,既然來了,咱們就檢查清楚”。診室里,她花在叮囑病人和安慰他們的時間上,遠遠比看病的時間多。
一個阿姨前幾天在家里摔了一跤,右側肋骨疼痛,晚上睡覺翻身時會痛。她來到黃醫生的診室問診,“摔倒是往哪一側倒下去的?咳嗽的時候會痛嗎?”黃醫生先聽了患者的講述,然后詳細地詢問患者的情況,再認真看了她拍的X光片,診斷她為輕微的肋骨裂紋,“我給你開膏藥回去貼,買一個護腰帶束腰,最近不要提重物,不要抱孩子,蓮藕加排骨和蔥下去燉湯喝……”黃醫生一邊叮囑病人注意事項,一邊還給她開了食譜方子。
“我妹妹的媳婦和你是同村,他們都說你很好,要來找你看病”一位賣早餐的阿姨腰痛,坐定后就開始說。黃醫生笑了笑,你的腰痛跟你的體重有一定關系,以及跟你長年累月的久站有關,適當減少體重會減少脊柱的負重。她一邊跟阿姨解釋,一邊教她要如何下蹲提重物,她身體力行示范給病人看,怕病人沒明白,她一次兩次不厭其煩演示。
黃碧玲在診室教病人做背部肌肉鍛煉
一個年輕的產后媽媽腰痛,絮絮叨叨著自己多么不舒服,睡覺的時候翻不了身,半夜老是憋尿會不會有影響等等。黃醫生認真地聽著,一點都不覺得不耐煩,反而她為了讓病人放心,輕輕地撫摸她的肩膀,“沒關系,別擔心,我們再做一個抽血的檢查,既然來了,我們就檢查清楚,排除是不是脊柱側彎,當然,我們希望不是……”隨后,她背著手在診室里倒退著走,耐心地教病人做腰背肌肉鍛煉。
黃醫生對待病人,常常扮演不同的角色,又像媽媽又像姐姐,也像女兒亦像朋友,“如果只是開幾副藥讓他們冷冰冰地拿回去,是沒有效果的”,她在藥里,加了一味人文關懷。
小時候體弱多病她買醫書為自己“看病”
黃醫生1964年出生,當時家中很窮,自己出生時體弱多病,長大后也是身材瘦小。小時候一生病,媽媽就一宿一宿地沒睡覺,守在病床前照顧她。上中學時,媽媽給的生活費她舍不得花,就拿來買醫書。她對照自己的身體情況,看醫書為自己“診斷”,認為自己是因營養不良導致的體弱多病不長個。
所以,她高中的志向,是當一名醫生,1982年她如愿考上福建中醫藥大學,學習骨傷專業。其實很少女生會選擇骨傷科,當時,班里只有4個女生,黃醫生說,那時候學校的骨傷專業,被列為全國重點專業,她覺得很重要,所以選了。
畢業后進入泉州市中醫院工作,年輕的黃醫生當時就想,誰會信任一個年輕的骨科女醫生呢?唯有用好態度、認真地為病人看病,自己才能成長,也才能真正幫助到病人。
黃醫生有一位好朋友,30多年前曾是她的病人,老人如今70多歲了,原來是一名木工,年輕時做工落下頸椎病,常常讓他疼痛難忍無法入眠,肩膀僵硬連活都干不了。他找了很多家醫院看病,都沒治好。最后找到她,她說自己當時很年輕,沒有多大經驗,但是她很認真,用中藥幫他貼敷、做牽引,然后交代他不能低頭時間太長,注意一些生活和作息習慣。30多年了,這位病人沒有再復發,他用自己的例子,到處為黃醫生做“宣傳”,惠安螺陽一帶的病人,幾乎都是他介紹來的。
遵循自己從醫的觀點,做一名醫者仁心的好醫生。從醫34年,黃碧玲一直為之付出努力。盡管有人說她個子小,沒力氣,不適合當骨科醫生,但她不服氣,長年累月為病人看病,積攢下了許多經驗,認真判斷病人的病情,從而做到治療的“穩、準、精、巧”。
黃碧玲在帶學生
傷筋動骨一百天三分治療七分康復
傷筋動骨一百天,骨傷科的病人多為意外傷,也有一些是長年的勞作損傷。
黃醫生擅長創傷骨折、周圍血管肌腱神經損傷、手外傷及手部矯行、骨關節病、骨質疏松癥、腰腿痛、頸椎病肩周炎等疾病。
她的一些病人,在外院做完手術腫脹、疼痛、關節僵硬,她會用手法康復、中藥熏洗的辦法治療他們的后遺癥。她常說,中醫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方法,經過千百年的考驗和淬煉,一定是有它的獨到之處。例如用手法復位、夾板固定,對病人是一種無創、綠色的治療,再配合中藥的補氣、活血化瘀等功效,藥酒涂擦、針灸走穴等,能夠幫助病人快速恢復。
但她也不排斥西醫,她曾到上海華山醫院進修骨科西醫,在中醫院,開展了許多高難度的手術,例如為90幾歲高齡的老人置換關節、做微創內固定術。
對每個病人的情況,她會給出最好的治療方案,可以不手術的盡量保守治療,需要手術的也堅決不拖延。中醫講究“三分治療七分康復”,病是治好了,但要恢復原來的功能,也需要耐心康復。
黃碧玲在診室為病人做檢查
34年從醫路,黃碧玲的口碑,在院外口口相傳,以前廣東到泉州沒有動車,她的病人從廣東連夜坐大巴到泉州,隔天看完病再連夜坐車回廣東。還有一位漳州的病人,因拇指骨折找她治療過,每次換藥、復查都特地從漳州來找她。惠安、石獅、晉江等地,都有許多她的粉絲,通過病人互相介紹而來。得到病人的認可,黃醫生覺得自己付出的辛苦很值得。
好態度加好醫術,在院內的同事之間,也是有口皆碑。同事小陳說,“很多同事介紹朋友或者自己看病,都找黃主任,她不僅人好,有耐心,醫術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