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了官司,卻挽回不了損失,“執行難”問題嚴重影響法治建設與社會和諧穩定。2020年,全市法院著力解決執行難點、痛點和堵點,推動執行工作全面發展。這一年,全市法院共執結各類執行案件8.6萬件,執行到位金額204億元,結案平均用時69.09天,同比下降36%。
利劍出鞘 強硬執行提質效
去年年底,德化法院開展的一場“亮劍八閩——掃黑除惡收官之戰”專項執行行動,獲52.7萬名網友在線圍觀。本次行動法院干警兵分兩路,一隊在德化縣對本案所涉及的財產進行處置,另一隊前往安溪縣對涉案房產進行查封。行動現場,17名受害人共拿到退賠金近百萬元。
類似的集中執行行動,2020年全市法院共開展130余場,出動人員1500余人次、車輛600余輛次,拘傳、拘留被執行人1800余人次,查扣車輛120余部,強制搬遷騰房60余處,判處拒執罪50件59人,形成了極大的強制執行震懾力。其中,針對涉黑惡犯罪的案件,全市法院堅決摧毀其賴以生存的經濟土壤,2020年開展了“打財斷血”專項執行行動,共執結涉黑惡案件303件,執行到位金額1.2億余元。
執行難,難在被執行人難找、執行財產難尋、協助執行人難求、應執行財產難動……我市法院利劍出鞘,逐一攻克。對內,解決法院自身存在的執行人手不足、執行作風等問題。2020年,全市法院加強執行輔助、警務人員配備,并探索執行質效指標由整體考核向個人考評傾斜,激發執行干警工作積極性和緊迫感。同時,依托自主研發的易判智能執行管理系統,市中級人民法院打通執行內外網信息交互渠道,豐富執行信息公開平臺功能,主動公開案件信息、強制措施、財產情況等信息,推動執行公開向全流程公開轉變。2020年,全市法院有財產案件法定期限內結案率98.7%,較2019年上升2.12個百分點。
對外,優化執行環境。“以前執行到處找人、找財產,如今在金融、不動產等部門聯動下,法院執行查控范圍和功能大大拓展。”這是每一位法院執行干警的切身體會。目前,全市法院已實現銀行存款線上凍結、扣劃及不動產線上查封,執行效率大大提高。
放水養魚 善意執法見文明
2020年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時期,泉州某機械制造公司接到加急生產口罩機等設備的任務,但苦于銀行賬戶被法院實施財產保全措施。接到該機械公司的申請以及提供同等價值的機器設備、房產等其他擔保財產后,豐澤法院從大局出發,在確保符合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同意變更財產保全措施,解除對申請人銀行賬戶的保全,讓申請人有充裕的資金迅速復工生產口罩機。
“執行工作,既要讓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法律保障,又要讓被執行人得以發展。放水養魚、以放促養,無疑更能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泉州中院執行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執行階段,因執行不能導致當事人得不到及時賠償的案件占一定比例。2020年8月,晉江市人民法院首創“一十百千萬”幫扶工程(即“創設一項基金,掛鉤十個行業,協同百家企業,幫扶千起案件當事人,惠及萬戶家庭”),為進入執行階段的生活困難群體提供“資金救助+就業幫助”相結合、“短期救濟+長遠保障”相融合的精準扶貧新路子,目前已籌款1700萬元,有效緩解當地當事人因案致貧、因案返貧現象。
去年,泉州中院還充分發揮執行職能,運用信用激勵懲戒“紅白黑”名單分級管理機制,增強被執行人自動履行和積極履行的自覺。截至目前,有近30起案件的被執行人因積極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被列入自動履行“紅名單”,完成信用修復;近40起案件的被執行人與申請執行人達成執行和解而列入積極履行“白名單”,暫緩采取信用懲戒措施。
□記者 陳淑華 通訊員 王旭 徐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