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漁業生產保駕護航 泉州市漁業互保保額全省“十二連冠” 提高財政補貼配套 為漁民減負增保障
漁業互助保險是發展現代漁業的重要支撐。記者近日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今年以來,泉州市各級漁業主管部門秉承“互助共濟、服務漁業”的宗旨,將漁業互保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舉措,推進漁業風險保障關口前移,為漁業生產保駕護航。截至目前,全市共承保漁船1499艘、漁工17620人次、臺風指數養殖保險7340畝,總保額近162億元,連續12年居全省首位。
為充分發揮漁業互助保險在漁業安全生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市各地加強了對漁業互保的補貼資金保障。在省級財政補貼30%的基礎上,由縣級財政對漁船互助保險、雇主責任互助保險等主要險種予以30%—50%的補貼,并延伸到臺風指數養殖保險,累計補貼近2500萬元。
為漁民減負的同時,漁業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經多方協調,惠安縣、臺商投資區將60馬力以下小型漁船納入政策性漁船保險范圍,同樣予以40%的財政補貼。漁業保險額度有所提高。豐澤區雇主責任及附加險種保額由原來的38.5萬元增加到63.5萬元;泉港區雇主責任及附加險種保額由原來的48.5萬元增加到68.5萬元,最高可達108.5萬元,漁船基本按照估價的80%—100%投保;石獅市雇主責任附加補充責任險種由最高檔75萬元增加至最高檔100萬元,且漁民可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選擇雇主責任附加險檔次;晉江市漁船第三者人身傷害平安附加險被列為默認承保項目承保。
優化投保理賠機制
為漁民排憂避風險
針對各村鎮漁船、漁工承保實際情況,漁業互保機構配合漁業主管部門,進一步優化投保服務,利用各地區集中開展漁船船檢、伏季休漁的時機,就近為漁船船東辦理續保。惠安等縣(市、區)還通過流動辦保、定期入村駐點等方式,向漁民家門口延伸,避免漁民交通往返。除了現金、刷卡機繳費外,還實現了二維碼繳費支付,方便會員繳交會費。
理賠是漁業互保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從小事故到重特大水上安全交通事故,漁業保險都堅持“主動、迅速、準確、合理”的理賠原則,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在漁民朋友最需要的時候給予最及時、有效的幫助,做到“該賠的絕不惜賠、絕不遲賠”。泉州市還對重特大水上安全交通事故開設理賠“綠色通道”,啟動先行賠付、預賠預付機制,幫扶受困漁民家庭渡過難關。今年以來共處理漁船、漁工理賠案件325起,賠付近3062萬元。
聚焦漁民所急所需
落實反哺利漁機制
漁民所急所需,正是漁業互保發力之處。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漁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泉州市將贈送新冠肺炎保險納入扶助漁業復工復產措施中,惠及全市漁工近2萬人,累計風險保障近40億元。
為激勵漁民及船東有效落實安全生產措施,對連續三年投保且未發生理賠案件的漁船,在第四年續保時,漁業互保機構將給予自繳部分互保費10%的優惠。此外,對超過漁船估價80%的部分足額投保的,給予漁船足額投保優惠,優惠比例與漁船估價80%以內各級財政補貼比例一致。今年以來,通過推行這些優惠措施,為全市漁民減輕繳費負擔約465萬元。除此之外,漁業互保機構還積極開展公益活動,如支持漁區小學開展繪畫展并贈送飲水機、圖書,向漁民朋友贈送漁船用品、醫藥箱等。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漁船保險的全覆蓋以及保額的不斷提高,銀行等金融機構增強了對漁船放貸的信心,普遍參考漁船保險評估價值及保額予以貸款。今年以來,全市漁業主管部門共辦理漁船抵押登記約254宗,抵押貸款金額12.1億元,有效化解漁民融資難的問題。而獲取貸款同樣激發了漁民投保的熱情,有效實現以貸促保、以保促貸的雙贏局面,為漁業安全生產和漁業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助力。(記者 謝曦 通訊員 吳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