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經驗”,泉州的歷史榮譽。17年如一日,指導引領這片土地,以夢為馬,不斷創造實體經濟發展奇跡。
“晉江經驗”,更是照耀前行的明燈。“‘晉江經驗’現在仍然有指導意義。”“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做實業,這是本分。”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的殷殷叮嚀,溫暖刺桐城。
石獅峽谷景觀帶花海谷公園成為市民“打卡”拍照的“網紅”花海 (陳小陽 詹偉志 陳耿哲 攝)
做強實體經濟,再創“晉江經驗”新輝煌,泉州春意融融、激情向陽——
企業家信心滿懷向未來。“我們不管別人是不是脫實向虛,只管自己要抓住國家重視和扶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大好時機。”在市委、市政府4月9日召開的座談會上,企業家代表們擲地有聲。
黨委政府最大限度釋放創新創業創造動能。人才招引、創新激勵、行政服務等,全面提質加速。不僅如此,泉州打造環境有文件,市委、市政府出臺專門實施意見;統籌指導有機構,市縣兩級成立營商辦;開展工作有抓手,“解決群眾辦事難,您提問題我獎勵”等活動如火如荼;為企業減負有實效,2018年泉州減免稅費116.08億元,4月1日啟幕的稅收宣傳月,泉州成立全省首個涉稅融合宣傳服務中心試點。
更大范圍,穩控房價、民生補短、生態連綿帶建設,讓城市多了美感體驗,釋放安居樂業強大“引力波”。
統計數據分析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泉州經濟保持平穩增長態勢,轉型升級深入推進,質量效益持續提升,大部分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經濟運行總體穩中向好。其中,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1928.75億元,增長8.4%;規上工業增加值955.58億元,增長9.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3%;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12.91億元,增長21.9%;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45.15億元,增長9.9%。
從春天出發,泉州用奮斗追夢,描繪一幅及至遠方的希望長卷。
企業增信心 “咬定實體創新驅動不放松”
堅定不移發展實體經濟是“晉江經驗”最鮮明的特色。
1978年,晉江陳埭鎮坊腳村林氏3兄弟集資創辦晉江首家聯戶辦企業——紡織機械配件廠,這是泉州民營經濟最初的星火。如今,民營經濟的燎原之勢,在全市大盤“十分天下有其九”。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民營企業法人單位數22.2萬家,個體工商戶數54.4萬家,并呈現“88999”格局,即超過八成以上的稅收、八成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九成以上的研發創新、九成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九成以上的企業數量來自民營經濟。六大千億產業集群中,除石油化工外,紡織服裝、鞋業、機械裝備、建材家居、食品飲料五大產業中,民營經濟規上工業產值占比均超過96%。
鑄輝煌,泉州企業家風雨兼程。向未來,“咬定實體創新驅動不放松”,是他們共同的心聲。
信和新材料20多年專注工業涂料領域,董事長王詩榕說,新常態,遇到困難挫折很正常,“關鍵是企業領頭人要有定力,用鋼鐵般的毅力堅守主業,傳承弘揚‘晉江經驗’,緊隨國家發展戰略,走出高質量發展步伐。”
從家庭作坊一步步做大做強,飛通通訊科技當家人林英獅最大的體會,就是要堅持搞實業、辦工廠、搞制造。“我們要抓住國家發展實體經濟的大好時機,用行動迎接更好更強。”林英獅說。
與堅守實體和主業的信念相伴,依靠創新驅動,贏得更大發展空間,這樣的雄心壯志,也在泉州企業家內心升騰。
民營經濟要走向高端創造,根本出路在創新,這是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的執著。當前,安踏在全球多個國家設立研發中心,研發投入占比超過銷售成本的5.2%,自主研發技術達國際一流水平。以“晉江經驗”為指引,安踏已經提出,要從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消費者認同中國產品。
創新讓實業勃發的生機,在九牧廚衛處處可見。生產車間,行業首創全程無塵化生產;技術研發,馬桶能識別語音,水力可發電;系統整合,衛浴與櫥柜、衣柜、陽臺、陶瓷、石材、全屋水系統一體式解決;從客戶端到工廠端全面打通的流程創新,更讓企業駛入泛家居、快定制的藍海。
嘗到甜頭的還有匹克。近段時間,從線上到線下,匹克一款既適合散步也適合跑步的科技運動鞋,廣受追捧。總經理許志華說,領先優勢就在于歷時三年的自適應鞋底。以科技創新耕耘主業,獲益于此的匹克,接下來還將深化技術研發、設備革新。
不僅是傳統企業,也不僅是民營企業家。立足“晉江經驗”巨大財富,眼下,泉州正構建“1234”現代產業體系,半導體產業集群正是高新產業這一新增長極的重要組成。瞄準新的千億集群,“泉州芯谷”正致力打造全球重要的內存生產基地。以泉州芯谷南安分園區為例,這里的年輕團隊斗志昂揚,力爭發揮這里的區位和對臺優勢,推動化合物半導體產業成型成勢。“國家支持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力度不斷加大,為泉州發展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我們將把泉州芯谷南安分園區打造成泉州高新技術創新力量的聚集地。”泉州半導體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蔡映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