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4日,2018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在北京召開,自2000年成立以來,中非合作論壇已成為引領國際對非合作、提升南南合作的一面旗幟。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的泉州緊抓機遇,積極拓展非洲市場,同時也為非洲人民帶去質量上乘、物美價廉的民生消費品。糖果這項甜蜜事業,便是泉州與非洲共享的產業成果之一。2018年1—8月,泉州糖果出口非洲1140.2萬美元,同比增長超六成,產品遍及非洲7個國家。
泉州糖果產品不斷創新
非洲市場升溫 消費升級時期更愛泉州產品
張欽陽剛接了個電話,又是客戶來催單的。這才9月初,晉江康建食品公司的訂單已經排到了11月份,對于總經理張欽陽而言,這種辛勞里更透著欣慰。
“這幾年非洲消費升級明顯,客戶一直在找優質產品,催單催得緊。”張欽陽的一句話,打破了很多人對非洲的固有認識。畢竟早年的非洲市場,價格確實被視為第一競爭優勢。
對于非洲市場的變遷,深耕非洲市場十多年的福建久久王食品公司感受則更為強烈。久久王公司總經理鄭國思回憶,公司曾一度停止非洲業務,正是因為低價策略跟企業發展的定位不符。直到2014年,久久王創新性地在非洲市場投入夾心泡泡糖新品,新的消費勢力和市場效應開始顯現。
盡管新品泡泡糖的價格相較于普通泡泡糖高了幾倍,市場火爆程度卻超過企業預期。這也讓鄭國思意識到,非洲市場今非昔比,非洲人民的消費能力正在逐步提升,泉州企業以創新性、高品質的產品迎合當地的消費升級,正當其時。如今,久久王出口非洲的泡泡糖,已占到公司泡泡糖單品的四成。
泉州企業投入數千萬元 購入國外先進設備
“如果客戶的首要訴求是價格而不注重產品質量,品牌型制造企業是毫無競爭優勢的,甚至是一種品牌折損。”鄭國思認為,企業要考慮的不是盲目爭奪市場,而是以何種方式贏得市場,能否給消費者帶來好的消費體驗,贏得市場尊重。
在經歷了單純的價格博弈后,和很多有追求的泉州企業一樣,久久王決定換一種方式重新“殺回”非洲市場。2013年,久久王大膽投入數千萬元,并從意大利購入夾心泡泡糖生產設備。“我們是國內自營出口企業里最早購入這條生產線的企業。”鄭國思介紹,在原有泡泡糖內部注入不同風味的夾心,帶來獨特的口感享受,獲得非洲客戶大力認可,也獲得了更大的議價權。
有著類似經歷的張欽陽也向記者透露,2013年開始涉足非洲,以傳統低價的糖果打入市場一直不見成效,直到去年開始投入附加值更高的產品,非洲市場份額迅速從10%提升至30%。平均每月3個貨柜運往非洲,企業近一年內出口非洲的糖果多達680噸。
糖果企業陸續引進歐洲、美國、日本等先進的制糖新設備,出口產品逐步向生產效率高、質量穩定的方面發展。如今,夾心泡泡糖這一產品也是泉州輸非糖果的主打產品,占輸非糖果總量近七成。海關統計顯示,2018年1—8月,泉州出口夾心泡泡糖777.2萬美元,同比增長50.5%。□記者 劉倩 通訊員王鳳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