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15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吳德月 姚珊紅 文/圖)10多年前率先開設職工閱覽室,藏書2萬多冊,曾一度獲評“全國模范職工書屋”……本期“洛江閱讀故事”系列采訪活動,走進位于泉州市洛江區萬虹路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和”),探尋其堅守二十幾年的“書香文化”。
堅持二十余載
建設企業書香文化
“信和”企業總部坐落于洛江區萬虹路旁,成立于1995年,專業從事涂料研發、生產、銷售、涂裝服務,涂料產品廣泛應用于船舶橋梁、軍工裝備、核電工業、石化防腐、電氣設備、建筑工程、機械裝備等多個國民經濟領域。信和在涂料行業深耕20余載,如今已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工業涂料供應商之一。
這家在涂料行業堪稱翹楚的企業,從發展之初就將閱讀文化貫穿始終。“源于我們董事長對文化的重視。”談起信和書香建設,該公司總經辦主任、工會主席李小平介紹稱,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信和剛剛建廠伊始,就設立了員工閱覽室,而2006年,信和新廠區建設時,更是把職工閱覽室、網吧等文化設施配套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為的就是給企業職工提供閱讀學習的平臺。
從企業、老板到員工,讀書成為一種習慣。誠如該企業秉持的觀念,知識對人的發展非常重要,讀書可以是一種放松自我的休閑,也是可以是一種高價值的自我投資,員工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最終都會內化為自己的資本,幫助其成長,并最終帶動企業成長。如今,熟悉信和董事長王詩榕的人都知道,作為企業的掌舵人,他現在依然保持著每天讀書看報的習慣。
該公司總經辦主任、工會主席李小平帶著記者一行,來到設立于企業職工樓的閱覽室,一走進去,整個空間透露著古樸的氣息,環境清靜舒心,書香彌漫,桌上整齊地擺放著厚厚一疊的藏書目錄和借閱記錄。這間走過十多年時光的閱覽室,見證著企業的每一步發展,也伴隨著信和員工的一路成長。誠如李小平所感言,在那個手機閱讀并不流行的年代,這里曾是他們日常學習、休閑的好去處。由于管理規范,使用率高,職工滿意,2009年,信和職工閱覽室被中華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模范職工書屋”,獲此殊榮甚為難得。
信和職工閱覽室
藏書目錄及借閱記錄
職工使用借書證便可進行圖書借閱
二十幾年來,信和穩健發展,不驕不傲,始終堅守著信和的文化執著,打造獨具匠心的企業環境,堅持在企業內部倡導閱讀,讓許多員工收獲了慢閱讀的愜意和滋養,擁有了更廣闊的視野。這是積蓄能量、積淀文化的漫長過程,而在這之中,信和務實勤勉、學習創新的精神,被不斷吸收并得以傳承。
不過不可否認,近幾年來,傳統的紙質閱讀受到了較大的沖擊,職工閱覽室的使用率正在降低。面對這種情況,信和的不少員工提出合理化建議,一是發展電子閱讀,二是組織開展主題學習活動,以此豐富學習的形式和載體。
讓員工“走出去”學習
培養高質量高技術人才
信和專注于工業涂料高端領域,技術創新是信和的生命。李小平介紹,信和常年聘請涂料行業知名專家擔當技術顧問,對企業技術人員進行輔導;和國內外多家高校及涂料研究機構、企業建立密切合作關系,常年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到公司指導交流;此外,信和還幫助員工“走出去”學習。據了解,中國涂料工業大學由中國涂料工業協會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于2016年合作成立,每年定期開展涂料技術培訓班。信和自2016年起,每年出資將技術人員輸送到中國涂料工業大學參與培訓班,接受涂料領域最專業的培訓學習。“參與工作后再學習,效果完全不一樣。”李小平說,參與工作,了解實際需求,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學習,對專業技術的提升是最有效的。
在信和崇尚學習創新的文化土壤中,培育出了具有信和獨特品質的高質量高技術人才。他們主動學習,充滿激情,共同進步,屢獲突破。信和開發的鋼結構防腐防火涂料,成功應用于泉州灣跨海大橋,填補跨海大橋使用國內涂料品牌空白;研發的核電涂料,成功應用于十多個核電站,打破了外資品牌長期以來的市場壟斷;研發的石墨烯防腐蝕涂料,耐鹽霧時間較傳統環氧富鋅涂料提高十多倍,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此外,信和先后牽頭或參與制定國家及行業標準33項,擁有國家專利52項。
書香信和,閱讀致遠。對于信和而言,“書香文化”意味著務實勤勉、熱愛學習、創新發展、奮進不止。信和眾多的創新成果,看似偶然,實則是水到渠成。優秀的文化讓一群心懷涂料夢想、踏踏實實做事業的信和人,以自己企業獨有的信念和能力,在涂料行業開疆辟土,穩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