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冷空氣影響,我市氣溫明顯下降,露天的農作物受自然災害影響面臨減產受損,而在溫室大棚內的農作物卻安然無恙,蓬勃生長。設施農業的大發展,給農民的生活、生產方式帶來了極大的變化,促進農民增收。
在河市鎮豐田農業果蔬種植場,基地負責人莊農枝正指導農民利用中耕培土機在水姜種植地中開展開溝和培土工作。據莊農枝介紹,從去年開始,種植場從原本的普通大棚過渡到智能溫控大棚種植,既有效的調節了濕度和溫度,還大大提高了蔬菜的產量和質量。
連日來的陰雨天氣,加大了空氣和土壤濕度,對農業生產造成影響,面對此情況,莊農枝并不焦急,“現在的大棚是相當好用,不管是冬天還是陰雨天,都可以照樣種菜,不僅可以減少病蟲害發生,對防御寒流凍害也是非常有效果,以前的大棚是根本實現不了的。”
近年來,洛江區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共投資4640萬元,建設智能溫室大棚232畝,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農業轉變,促進了農產品產量的提高,使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現代化的設施和以前的傳統勞作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溫室大棚不僅能種植反季節果蔬,還大大減輕了勞動力,一個人能頂十幾人,高效便捷,而且現在的水肥一體化系統,節水、省肥,特別好!”莊榮枝欣喜的說道。
如今種植場共有30座溫室大棚,常年反季節的甜椒、黃瓜、空心菜、木耳菜等優良品種相繼生產,每畝年均純收入可達1萬元以上,其中水姜可達3萬元以上,年收入達500多萬元,經濟效益顯著。
智能溫室大棚猶如一條溫暖的棉被,保護著棚內的農作物,而露天農作物如抵御嚴寒?洛江區農水局農業技術人員也為廣大農戶支招了......
洛江開展防寒防凍技術指導
★根據天氣變化情況與變化趨勢,做好農膜、熱性肥、果實套袋、蔬菜種子等物質的儲備,滿足生產需求。
★根據生產實際,在寒(凍)害來臨時,抓緊組織搶收已成熟作物。
★果樹生產要根據氣溫變化,適時采取果園覆蓋、熏煙增溫、樹冠覆蓋、果實套袋、樹體包扎與刷白等措施,減輕對果樹樹體的危害。
★露地蔬菜、冬種馬鈴薯生產可以采取覆蓋地膜、稻草、增施熱性磷鉀肥、噴施防寒劑等措施。
★待天氣回暖,要抓緊整地,搶時間補種改種耐低溫的短期葉菜類,盡快恢復生產。
(作者:黃秋瑩 黃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