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新一批省級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試點校名單出爐,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成功獲評。人工智能教育是當下教育熱詞,那么小學校園里是如何實現人工智能教育呢?記者前往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探尋。
走進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的科創工作室,智慧化是一大亮點。只見每間教室都配備了希沃白板,這塊屏幕尺寸不大,但科技感滿滿,不僅能實現課件數據云儲存、聯網共享,而且可觸屏,互動功能強。電子書包智慧教室中,每位學生桌上都配備了一臺平板電腦,通過它們實現了不同校區的孩子同上一堂課的目標。此外,校本資源還有編程、無人機、3D打印等多種設備。
落實人工智能教育,硬件設施是關鍵。近幾年,學校信息化建設投入達 100多萬元,共配備AI編程室、無人機實訓室、機器人工作室等10多間館室,各館室文化氛圍濃厚、各具特色,為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場所。
“在課程設置上,我們注重培養學生建立人工智能思維,激發其學習興趣。”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校長曾鳳蓉介紹,三年級課程以無人機為主,重在激發學生學習人工智能與編程教育的興趣;四、五年級課程以 Scratch 編程為主,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培養創造思維;六年級課程以機器人為主,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豐富思維訓練、發揮創意。“整套課程體系循序漸進,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編程方法、運用圖形化編程控制機器等技能。”
學校開設的人工智能課程架構了“3D建模設計、電子機械、開源硬件以及編程”等知識體系,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空間感知能力,創造想象能力等綜合能力。通過案例式、體驗式等教學方式,由淺入深推進人工智能教育。方一盈是五年級的科學老師,課堂上,她帶著學生們搭建機器人小車,再由學生進行編程,通過小組合作,機器人小車動了起來,并能完成直行、拐彎等指令。“通過實踐,高大上的科學與人工智能,成為孩子們觸手可及的體驗,許多學生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方一盈說道。
“積極引進外部資源和技術力量,促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對于推動小學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發展至關重要。”曾鳳蓉告訴記者,目前,學校擬與多家企業達成“校企合作”,今后,將邀請企業高科技人才進小學駐校任教或者開設講座,加強學校人工智能教師隊伍人才建設,后續還會持續開展師資培訓、專業建設、課程開發、實訓室建設等多點合作。
獲評全省試點校是一個新起點,接下來,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將以新一代信息化技術應用為核心,持續加強人工智能相關的師資、課程建設,進一步優化教學,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同時高標準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通過打造數字化校園、智慧校園,創設良好的信息化氛圍,為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蘇毓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