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作為泉州市鯉城區城市現代化建設的支撐引領性項目,繁榮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征收工作捷報頻傳!10月8日正式啟動簽約,僅半個月時間,已完成25萬余平方米、669宗的房屋、廠房征收任務,征收率達72.25%。
面對鯉城歷史上體量最大的片區改造項目,要有辦大事、辦成事的深厚“內功”,也要有辦小事、辦實事的“繡花功”。項目啟動以來,鯉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把征收工作當成“一把手工程”,區委書記、區長親自研究征收安置和開發建設方案,成立以區委副書記為總指揮的指揮部一線調度推進,志在通過該項目打造鯉城新速度、創造鯉城新奇跡;區四套班子領導走現場、問民情,全區8個街道組成8個征收工作組成建制集團推進,200多名征遷干部鉚足干勁,奮戰一線;居民群眾積極響應,熱切期盼,上下一心,眾志成城,生動詮釋鯉城“速度與激情”。
一把尺子量到底 群眾吃下定心丸
陽光透明、最大限度贏得民心,是征收工作的首要任務。“要用真情實意打動群眾,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做到政策面前人人平等,切實維護群眾切身利益。”這是鯉城區委書記劉林霜給征遷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是對群眾的承諾。
一些房屋戶型較為復雜,征遷干部就反復測量、反復核算;一些群眾心存顧慮,征遷干部就一次次上門,答疑釋惑,讓他們帶著滿意和笑容來簽約……“孩子在哪兒讀書?”這是群眾問得最多的問題,也因為這個疑慮,很多人遲遲不敢落筆簽約,“區委、區政府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組織協商解決,最終確定,被征收戶仍舊按照原有片區入學就讀。”征收工作一組副組長黃江水說,疑慮消除后,群眾都趕著來簽約。
“很感謝這次征收的工作人員,他們都非常認真。”金龍街道高山社區居民潘長燦為征收工作點贊,他說,遇到疑問時,只要一個電話,征遷干部就會第一時間上門解答,“是他們的耐心和細心打動了我,讓我很快就決定簽約。”
社區干部帶頭簽 美好家園同期盼
“其實這房子住久了很有感情,我也挺舍不得的。”金龍街道石崎社區黨支部書記吳建國是征遷干部,也是被征收戶,項目啟動簽約當天,他第一時間趕到征收點,在征收協議上簽下字,“作為征遷干部,就要起帶頭作用,如果我自己都不簽,那拿什么說服群眾。”有社區書記打樣,群眾顧慮少了,簽約率持續提升。
浮橋街道坂頭社區黨支部書記吳榮來也是帶頭簽約的干部之一,他告訴記者,群眾盼望片區改造已久,這是真正的“民心工程”,不僅承載著群眾的安居夢,更承載著社區提升、片區繁榮的發展夢,“片區改造,配套提升,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此次項目征收,共涉及坂頭社區征遷戶243戶,征遷總面積達7.2萬平方米,如今,簽約進度已完成70%。“征遷不是談判!征收組的工作人員要對征收政策融會貫通,才能站在群眾角度,了解他們的需求,替他們想辦法。”這是征收工作二組副組長吳文景的征收工作心得,蘊含的正是鯉城“和諧征遷、快樂征遷”的工作理念。
晾曬成績比進度 和諧征收贏民心
在各征收工作小組的辦公室墻上,都掛著一幅房屋征收情況表。工作人員每天都會填寫上最新的征收數據,包含房屋信息、簽約時間、騰空時間等??粗崭褚稽c點被填滿,征遷干部們累并快樂著,“每天的數據更新,也是對我們工作進行復盤驗收的一種方式。”征遷干部曾毅說,每一位征遷干部都希望能往上加一筆,再加一筆。
“每個夜晚,各簽約駐地燈火通明,加班是常態,但大家要拼的就是‘鯉城速度’。”鯉城團區委干部林吟昕是征收工作三組的小組長,征遷干部們的銳氣和沖勁不斷感染和激勵著她,推動她從一個沒有絲毫征收經驗的“新人”迅速成長為一線骨干,“最重要的還是真心換真心,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幫助群眾爭取最大利益,征收工作就很容易鋪開、推進。”
征收工作,是考驗干部的“大熔爐”,更是錘煉干部的“大賽場”,作為繁榮片區棚戶區改造大范圍內的攻堅項目,站前大道西側棚戶區改造項目征收掃尾工作也乘勢而上,借勢突破,深入開展拔釘清障戰,在短時間內啃下了“硬骨頭”,跑出了“加速度”。
鯉城大片區開發形成的“勢”和“能”,支撐帶動著全區前三季度GDP、第三產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走在全市前列,恰如“拳頭攤開變手掌”,片區改造將為城市現代化建設騰挪出發展空間,鯉城將根據產業基礎和發展規劃,重點引進成長性好、爆發力強的高新企業,帶動傳統產業升級,并為總部經濟、電子商務、網紅經濟等業態發展造優環境,促進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接續轉化。同時,“請進”一批名學校、名醫院等,致力構建市場、生態、城市治理等多元體系,片區成型,配套提升,著力打造產城人融合樣板新區,為群眾提供宜居宜業宜游的高品質生產生活環境。(鯉城區融媒體中心 賴良德 李淑媚 郭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