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電影《霸王別姬》那句:“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嗎?張國榮的扮相嬌媚無雙,化妝師堪稱戲曲界的魔術師,能用恰當的臉譜使演員“化身”不同角色,達到“以臉識人,以臉識情”。
走進西街187號真水閑院內的“戲聊”文化體驗館,你就能遇到這樣一位“魔術師”——吳曉橙,如果他剛好在為體驗者做戲曲人物造型,那你的體會便會更直觀、深入。打底、描眉、戴頭飾……時而用粉撲敷粉,時而用眉筆描眉,經他巧手一畫,俊朗的男生變身俏麗的花旦。
吳曉橙今年28歲,是鯉城區浮橋街道金浦社區人,一米九的身高,壯實、粗獷的外表讓人很難將他與戲曲人物精致的妝容聯系起來。除了是體驗館的造型師,他也是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的服裝師。
童年愛看戲,瞞著父母偷學藝
童年時代的吳曉橙“經??磻?rdquo;。記憶中,社區里每逢佛生日、廟會,古厝前的空地上都會搭戲臺,請戲班來唱戲。喜歡熱鬧的吳曉橙和奶奶搬著凳子,早早在戲臺前等候,戲臺邊小攤的糖水、瓜子、棒棒冰也是他喜歡看戲的重要動力。
不知何時起,吳曉橙看戲的興趣變了。他開始獨自一人往后臺跑,精致的妝容、精美的戲服讓他很是喜歡。“我覺得當演員很風光!”三年級他寫下的第一篇作文便是與唱戲有關,作文的內容他早已記不清,而對戲曲的喜歡卻念念不忘。多年后回想起來,可能在那時他就已經與戲曲結緣。
上了初中,因為學校離家較遠、學業繁重,按時回家看戲也成為“奢侈”的愿望,看戲純靠運氣。直到初三,學校組織文藝匯演,他有機會加入戲曲粉絲群,群里定期公布每周的演出時間表及曲目,從那時起周末看戲便成了吳曉橙的常規活動。
這個習慣保持到吳曉橙的中專時代,“經常去看戲便有老前輩們認識我,問我那么喜歡看戲,要不要和他們學唱戲?”吳曉橙開始瞞著家人偷偷地學習唱戲,“閩南有句方言‘父母不成器,送兒去唱戲’,如果當時我爸媽知道,肯定不會答應。”
好學加上有靈氣讓老前輩們很喜歡吳曉橙這個年輕人,也樂意教他。有機會“偷學”戲曲知識,吳曉橙很珍惜,聽曲練嗓是他每天的必修課,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今天?,F在,除了南音、高甲戲、梨園戲等閩南傳統戲曲,就連京劇、越劇等其他劇種,他也能哼上一小段。
退居幕后,臉上作畫圓夢想
吳曉橙也曾想過,自己將來也有機會成為戲臺上的一個角兒。不料,他的身高從1.74米到1.8米再到1.92米,令無數男生艷羨的身高卻成為夢想的攔路石,他知道自己與戲臺無緣了,如果可以,他真想將身高勻出10公分給有需要的人。
19歲,吳曉橙踏入社會后,選擇自主創業,開佛具店。
“第一次創業便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佛具店生意穩定后,吳曉橙把店交給母親打理,只身前往泉州一民營高甲戲劇團打工充當“綠葉”,做一名服裝師,工資不高卻離自己的興趣更近一步,吳曉橙別提有多高興了。
作為服裝師,不僅要懂得給演員搭配衣服,“照顧”戲服也是工作的重點,從清理到裝箱,每個步驟都不容馬虎,“演員把衣服脫下來后,剩下的都是我們服裝師的事,演員流汗了,我們要給衣服噴高度酒,有破損的地方我們要縫補。”別人覺得繁雜的工作,吳曉橙卻樂在其中。
心細且有條理的整理手法,讓很多劇團都喜歡這個年輕小伙。2013年,他有機會同業內老師傅學習化妝技術,“我是一點美學功底都沒有,以前也沒學過戲曲化妝。”這讓吳曉橙很緊張,好幾次因師傅講專業術語聽不懂,而拿錯東西,“師傅雖未批評,但看他臉色我就知道自己要更努力”。
化妝講究感覺,那段時間吳曉橙經常拿自己當試驗品,用手背調色,在臉上作畫。“我會在網上看不同劇種的角色,常常左眼畫成京劇的旦角、右眼扮成高甲戲的武生。”在不斷嘗試中累積經驗,因為化妝頻率高,當時吳曉橙眼角常常有條黑線。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化妝技術得到認可,除了給劇團演員化妝外,他也被邀請到泉州藝校教學生化妝。
開設體驗館,傳播閩南戲曲文化
無緣登臺的吳曉橙,在后臺用耐心、細心與服裝、顏料打交道。職業能和興趣結合,他覺得自己很幸運。除了默默耕耘,年輕的他總想著為自己喜歡的戲曲文化做些事,讓更多人了解閩南戲曲的魅力。
“泉州是個戲窩子,在游客最多的西街上卻鮮有與戲曲相關的展示空間。”2017年,吳曉橙帶著這一身技術走入西街,與泉州美好生活造物社合作,在真水閑院開設“戲聊”文化體驗館,喜歡戲曲文化的市民及游客可以提前預約,自己利用工作之余為他們化戲曲妝、聊戲曲知識。
花旦、武生、文生……畫一個妝至少要兩個小時,吳曉橙會根據體驗者的膚質與需求設計造型,邊化妝還邊與體驗者聊角色的特點,以及角色所需要的動作,由妝入戲,借此傳播戲曲文化。在閩南傳統戲曲中,旦角與生角臉上的妝容基本是一樣的,細心的吳曉橙會在調色上下功夫,“花旦眉眼間偏粉體現女性的柔美,文生臉色偏白體現其文人的儒雅,武生臉色偏紅體現其孔武有力。”
吳曉橙的專業服務讓體驗者抱著嘗鮮的心態而來,滿意的笑臉而歸,作為九零后的他用自己的方式傳播傳統文化,收獲不少掌聲。有一位體驗者在化妝過程中體驗“勒頭”的痛苦,才覺得戲曲演員的不易,向戲曲演員豎起大拇指。吳曉橙覺得很自豪,他也希望能改變“父母不成器,送兒去唱戲”這種落后的觀念,讓更多年輕人加入傳承閩南傳統戲曲的隊伍中。
梳妝桌前,人高馬大的吳曉橙還在為人化妝,每張面孔就像一幅作品,如此認真細致。體驗者問:曉橙,你會累嗎?他總是回答:做自己喜歡的事,怎么會累?只要你們喜歡,就好!對于他而言,從事戲曲行業相關工作是源于興趣,而堅持下來則是因為感到自己身上有了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