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容市貌與居民幸福感息息相關。“城區背街小巷破損修補”被市委、市政府列入泉州“XIN”行動首批十大項目之一,泉州市將對城區老街巷進行修補改造,三年內讓破損的背街小巷舊貌換新顏。記者近日獲悉,鯉城區目前已完成排查摸底工作,并出臺相應行動方案。
本著解決民生熱點難題的目標,鯉城區初步選定20條存在問題較多的小街巷,納入“XIN”行動老城區背街小巷破損修補三年計劃項目庫。其中,2017年度安排8條背街小巷實施改造提升,包括縣后街至中山北路支巷、馬坂巷、指揮巷、禮讓巷、南岳后街、西湖街、美食街至溫陵路支巷、愛國路等,總長4.11公里,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200萬元,預計年底前可全部完工。
指揮巷、馬坂巷、南岳后街、禮讓巷、縣后街至中山北路支巷等5條道路改造方案
縣后街至中山北路支巷道路改造景觀效果圖
“古城區指揮巷、馬坂巷、南岳后街、禮讓巷、縣后街至中山北路支巷等5條道路改造工程與群眾就學就醫、業余休閑和城市形象提升關系密切,首批將針對這幾條街巷進行整體提升。”鯉城區交通和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相關人士介紹,這5條街巷總長0.8公里,面積約4000平方米,已打包成一個工程包。目前整個工程包已完成設計改造方案,計劃9月份開工,年底前完工。
“經過勘察論證、研究會商,最終確定將禮讓巷、縣后街至中山北路支巷作為試點。”據介紹,兩條巷子在改造時,將采用方形石板路面加配紅色邊磚的路面風格,并選用夜景燈、園林綠化小品作為點綴裝飾,最大限度保留古城韻味,進一步提升居住和生活功能。
西湖街改造方案
西湖公園南大門前的西湖街,長1.2公里,是老百姓起居休憩的重要通道,但其中的排水排污管道淤積、堵塞嚴重,一遇臺風暴雨天氣,就經常出現內澇積水。結合此次三年行動,鯉城區將啟動西湖街管道清淤疏浚檢測工程,除了路面修補外,還將組織對道路兩側的雨水、污水管道進行清淤疏浚,并通過管道內窺鏡及時檢測發現、修復管道病害,解決道路易澇問題。目前該工程已完成前期測量、工程量摸底等工作,預計10月底前完工。
美食街至溫陵路支巷改造方案
美食街至溫陵路支巷改造工程長130米、寬8.5米,面積約1100平方米,連接美食街和溫陵路,是城市形象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道路的排水體系為雨污混流制,路面坑洞、碎裂等問題較多。此次我們將對道路路面實施白改黑,加鋪瀝青路面連接至溫陵路,同時對排水管道進行雨污分流改造。”根據計劃,該改造工程將于11月30日前完工。(來源:東南早報、泉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