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15日訊 說起少年阿斌(化名),惠安東嶺鎮的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說起來。
“他一二年級成績很好的”、“他是家里長孫,一家人原本對他期望挺大”、“他父親做水泥工的,其實也疼孩子,就是用不對的方式”、“可能是父母吵架、離婚,他就開始去網吧玩”……
上周二傍晚,兩個15歲少年帶刀,在潯美工業區一超市被發現,其中一個就是阿斌。泉州烏嶼邊防派出所民警發現,他已經離家出走好幾個月了;他還曾跳海自殺,被民警救起,還被尼姑庵師父收留過幾日。
少年阿斌有家不回,如今再度消失,令人擔憂。
跳海自殺獲救后 少年帶刀偷盜
4月7日傍晚6點,兩個孩子因為在超市偷盜,被烏嶼邊防派出所劉警官帶回所里。他們身上沒錢沒身份證,只藏有三包軟糖。
民警俯身問,你們父母在哪,他們沉默了。平時吃什么,他們支支吾吾地說,平時偷寺廟的香火錢,買超市的奶油面包吃。原來軟糖是從超市偷來的。
另一個孩子叫阿海,出走前,阿斌和阿海同讀一所中學,在網吧認識后,結伴離家出走,到過青蓮寺,被住持師傅收留四五日。
民警通知家人把孩子領回,但阿斌的問題卻讓人犯難了。
“這個小孩我是管不了了,你們要拘留就拘留吧。”阿斌的父親說。
“孩子是爸爸在管,找孩子爸爸。”阿斌的母親說。
第二天晚上8點多,烏嶼派出所民警聯系惠安東嶺邊防派出所曾警官,一起將阿斌送回家。曾警官一眼就認出阿斌,三年前,因父母不合他跳海自殺,正是曾警官救起他。
“爸爸不喝酒時,我才是他兒子”
出走、自殺、偷盜……昨天下午,談及阿斌的過往,青蓮寺的主持師傅說:“這兩個小孩本性都不壞,如果多給他們一點愛,會是很好的孩子。”
半個月前左右,主持師傅正要出門吃午飯,阿斌和阿海在門外的水池邊洗臉。
“你們吃飯沒?”
“還沒。”
“要不要吃飯?”
“有飯吃嗎?”
阿斌和阿海就在青蓮寺住下。
他和住持聊天,說自己是想來寺廟求個簽,找個好工作,最好能包吃包住,月薪兩千的那種。住持問他為什么不念書。他說在學校總打架,因為如果不打他們,就會被打。他眼神堅毅,令住持意外。
但是說到爸爸,他就變得虛弱,“爸爸不喝酒時,我才是他兒子”。
“那你給媽媽打幾分?”
“70分,但媽媽給我打0分。”阿斌想都沒想就回答。
有愛心阿姨給阿斌和阿海送來干凈衣服,阿斌眼睛紅了,后來,他管愛心阿姨叫“媽”。
住持發現,在青蓮寺四五天里,阿斌常跑回惠安的家,“你是不是想讓他們找你?”阿斌否認,“他們都不關心我”。
有一天,主持想給孩子找個學校讀,想讓民警聯系家長。兩個孩子知道后,追問師父,是不是民警要帶家長來找他們。第二天,看門叔叔的儲錢罐不見了,阿海和阿斌也消失了,再也沒有回來過。
昨天下午,海都記者來到阿斌的家——一棟三層高的民宅,家中無人。
孩子現在在哪?村民紛紛搖頭,“上周被送回來后,阿斌在家里呆了兩天,現在又不知道跑哪去了。”
聯系不上阿斌的爸爸媽媽,村民們說,之前有奶奶照顧阿斌,后來奶奶中風,也管不了了。
讓孩子的心不再漂流
泉州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曾雅茹說,生活在離異家庭,阿斌可能會沒有安全感,轉而通過不好的行為,引起父母關注。如果父母各自組建新家庭,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她建議,父母要先處理好新家庭的關系,真心接納孩子。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愿意教育的父母。此外,她也希望婦聯等政府相關機構,能提供幫助,幫這個特殊的家庭解決問題。國家高級心理咨詢師潘芬芬也支招,可以等孩子回來后,先請老爸,或者相處比較好的長輩代為溝通,讓孩子的心不漂流。社會義工、社工,如果可能,也多跟這對父母聊聊,尋找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千萬別再次影響孩子人格的成長。
泉中律師事務所林培德律師也介紹了未成年兒童監護人的監護職責,包括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等。
而目前首要問題,是先找回孩子。(海都見習記者 陳瑩鈺 實習生 吳智明 通訊員 吳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