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百業興,路暢百姓富。近年來,惠安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好農村路”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爭創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不斷優化建設、管理、養護、運營模式,全力打造暢通路、安心路、特色路,全縣新增通車里程300.78公里,總里程達1053.78公里,路網面積密度達到全省平均水平2.8倍,形成縣域30分鐘交通圈,基本構建“七縱六橫一環”路網,實現了修一條公路、造一片風景、帶一片發展、富一方百姓。
高標準建設路網 打造暢通路
連日來,在福廈高鐵惠安段重點工程——跨斗尾疏港高速特大橋施工現場,工人迎高溫、戰酷暑,一邊揮汗如雨,一邊緊張作業,確保項目建設有序推進。目前,福廈高鐵惠安段主體工程、鋪軌已全部完工,主要剩余防水層施工、防護柵欄等附屬工程施工任務,項目整體進入收尾階段。
據了解,福廈高鐵惠安段全長21.83千米,設計時速350千米/小時,按國家Ⅰ級雙線客運專線鐵路標準設計。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惠安縣域主干道路網布局,為推動沿線新型城鎮化建設、產業升級、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福廈高鐵惠安段跨斗尾疏港高速特大橋 朱宏濤 攝
福廈高鐵惠安段建設現場 朱宏濤 攝
路暢則業興。近年來,惠安縣堅持高標準高水平推進便捷交通路網建設,以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帶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高位推動。樹立“建交通就是建片區”的理念,將農村公路建設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實施全市規模最大的6.2億元PPP融資工程包,先后建設309線拓寬、凈岞線及鎮區道路提升工程等17個重大交通項目,統籌西苑路北拓、創業路、惠紫公路等重要通道建設和周邊片區改造,使交通設施和城市功能高度復合,縣域路網更加暢達高效。尤其是結合聚龍、花田等特色小鎮和黃塘溪兩側旅游開發,加快聯三線(黃塘至虎窟)等路網項目,著力打通城西片區東西向交通,引入周邊人員流量,培植宜居宜游基礎,城市魅力整體提升。
產業聯動。實施林口至聚龍道路景觀環境綜合提升、惠東快速通道、惠西高鐵連接線、惠城大道等道路建設,加快推動青蘭山油庫至縣道309線道路、松村至港豐物流拓寬改造、縣道310線拓寬改造、惠紫公路拓寬改造等路網建設,吸引石化、食品、石雕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沿線集聚,輻射帶動周邊發展。
示范帶動。以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積極探索“交旅文產”多元融合模式,打造崇武濱海路、紫山筆架山景區路等“交通聯絡線+旅游主干線+產業服務線”三線合一示范路,拉動資源賦能,培育宜業宜游生活圈。近年來,依托濱海路網建設,涌現出問海、小岞風車島、惠女風情園等一批網紅打卡點,先后舉辦了泉州環灣自行車賽、“品味惠安—我心中的四好農村路”攝影大賽等活動,全方位、多層次展現惠安特色風土人情,擦亮惠安旅游品牌形象。
高水平管理養護 打造安心路
“通過在小型巡查車輛上安裝自動化檢測設備,利用高精度地圖及基于視覺和人工智能的組合檢測模式,實現公路破損路面與公路路面資產自動識別和測量,為后續養護計劃的安排和決策提供支持。”惠安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據了解,去年底,作為全省首批試點,惠安縣積極開展公路資產以及病害數據自動化采集試點工作,實現全縣農村公路路面自動化檢測里程全覆蓋。
建好公路,更要管好、養護好公路。惠安縣積極實施養護專業化、智能化、市場化等多項舉措,致力打造群眾放心路、安心路。
科山公園彩虹路 張錦宣 攝
建機制。緊扣養護“六標準”要求,在三級路長管理體系上,探索建立農村公路日常管養考核“紅黑榜”制度,近三年縣道技術狀況指數平均90分以上。同時,全面梳理縣鎮權責體系清單,將涉農村公路管理的部分行政執法權限下放至鎮級人民政府,構建權責統一、運作協調、規范有序的農村公路管理執法體系。
美麗官溪 方立 攝
優方法。委托專業養護公司實施日常管養,推廣“路掌通”APP系統及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實現全縣農村公路路況即時監測、養護過程即時監測、災毀路障情況即時監測“三即時”,縣域自動化檢測里程達到724公里、優良中路率達96.06%。
嚴管理。堅持路政巡查與養護巡查聯動機制,加強路域環境集中整治,積極通過宣傳月、大走訪、聯合治超、源頭監管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多舉措保護農村公路路產路權。集中力量開展違法行為整治,推行審慎包容執法模式,夯實交通執法隊伍“四基四化”建設,實現路域環境整治“八個無”管理目標。
高層次活化運營 打造特色路
近日,據了解,興泉鐵路黃塘貨運站連接線工程主線已基本完工,正在進行輔道施工,預計9月底完工通車。據介紹,興泉鐵路惠安段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惠安路網布局,提高鐵路運輸能力,同時,黃塘站作為泉州境內大型綜合性貨運站,具備鐵路物流、倉儲等功能,將成為泉州地區主要的貨物運輸集散地,對促進惠安縣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惠安南高速公路 林春平 攝
與此同時,惠安縣積極探索實施交通+村居環境、物流服務、城鄉公交一體化等業態融合,實施“暢通鄉村振興動脈”專項行動,多層次活化路網功能,致力鋪就鄉村振興新“坦途”,讓鄉村因路更美,因路而興。
打造暢安舒美農村路網。完善交通道路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大力發展特色生態農業、休閑農業與旅游服務;依托“四好農村路”建設,全力打造官溪村鄉村振興示范點,山霞山青大道、霞美路等鄉村示范道路,構建山海綠色生態長廊。其中,山霞、東嶺、崇武、凈峰等4個鎮榮獲市級“四好農村路”示范鎮。
構建縣域三級物流體系。定位大泉州地區集疏運和倉儲、加工物流服務等功能,編制全縣物流網絡規劃,規劃構建縣級中心、鎮級服務站、村級物流點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建設黃塘綜合型物流園區,配套引進中國物流泉州物流園區等5個項目,逐步形成“一心二軸三組團”體系;補齊農村寄遞物流服務短板,建成6個縣級中心、113個鎮級服務站、225個村級服務點,暢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深化城鄉公交一體化體系。惠安縣于2018年率先實現了城鄉公交一體化,編制了公交發展規劃,建設公交首末站17個、港灣式公交亭134座、充電樁87樁218槍,開通公交線路48條,其中夜間服務線路3條,文旅服務線路5條,運營的330輛公交均為新能源環保車輛,在全市率先推行60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車的優惠措施,累計辦理敬老卡9.4萬張,實現全縣12個鎮和3個工業園區公交全覆蓋,實現了“縣樞紐、鎮中轉、村村通”的公交運營體系,為群眾提供環保優質暢通的出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