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在福建省雙擁模范城(縣)命名暨雙擁模范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上,惠安縣再次被授予福建省“雙擁模范縣”榮譽稱號,成功蟬聯省級雙擁模范縣“七連冠”。
一直以來,惠安軍地軍民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在惠安這片底色紅、軍味足、工作實的雙擁沃土上,綻放雙擁之花。
“底色”紅
惠安縣素有厚重的崇尚武備歷史底蘊和優良的革命歷史傳統,紅色傳承造就了惠安鮮明的雙擁底色。
革命精神薪火相傳。惠安是福建省最早建立黨組織的地區。1930年,“惠安暴動”掀起泉屬地區的武裝斗爭序幕,留下豐富的紅色資源,載入全縣烈士英名錄的烈士142名,烈士紀念設施45處。率先成立惠安縣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中心,有效提升烈士紀念設施教育紀念功能,僅革命歷史紀念館每年就有3萬多人參觀。
惠安革命烈士紀念碑(鄧文祥 攝)
崇軍尚武血脈永續。明朝時期為抗擊倭寇,海門雄關崇武古城拔地而起,歷經600多年血與火的洗禮,“崇尚武備”的血脈和精神從此代代相傳?;莅渤缥渲两袢员A糁I金鑼的民俗活動,那是擊退入侵者而奏響的凱歌。
群眾基礎深根固柢。根深才能葉茂,扎根群眾的雙擁才能高質量發展。崇武解放軍烈士廟、大岞女民兵哨所、聚龍小鎮老兵服務中隊、雙擁主題歌曲《軍民同心》等等,惠安雙擁每個品牌、每處亮點、每項成績,都離不開群眾的參與。
“軍味”足
兵源強勁?;莅彩潜创罂h,征兵“五率”始終排在泉州市前列,實現“征優征強”。
軍民情深。惠安是全省駐軍數量最多的縣份之一。駐惠部隊每年為3萬余名中小學生提供國防教育,更有“軍事夏令營”、軍體拳教授、國旗班培訓等國防特色教育。駐軍首長親自帶隊走訪慰問軍烈屬、革命傷殘軍人等重點優撫對象和部分低保戶、困難群眾;派出官兵800多人次,在駐地村(社區)、養老院開展“學雷鋒”“義務獻血”等活動;近五年,投入4500多人次搶險救災、疫情防控,支持惠安建設。
慰問特困老人(黃國明 攝)
“工作”實
惠安持續以高要求、高標準、高質量辦好擁軍實事,當好新時代擁軍強軍的“服務隊”。
2017年以來,惠安縣投入3300萬元辦好125個擁軍辦實事項目,發放1.28億元重點優撫對象撫恤金、5000多萬元義務兵家屬優待金和獎勵金、4000多萬元一次性地方經濟補助金,軍轉干部100%行政崗安置、隨軍家屬100%同向崗位安置,每年30萬為全縣退役軍人購買意外傷害救助保險……一項項舉措、一串串數字,將子弟兵們心頭那份牽掛輕輕卸下,讓“雙擁之花”結出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