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場以“海絲‘藝’行,與‘石’俱進”為主題的雕藝人才沙龍活動在惠安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名工藝美術大師云集,與惠安本土的工藝大師現場對話,擦出思想碰撞的火花。
恵安雕藝歷史悠久、技藝精湛,素有“中華一絕”、“巧奪天工”之美稱。千百年的傳承發展,使惠安雕藝具有強烈的民族性、濃厚的宗教性、鮮明的時代性、獨特的藝術性、豐富的表現性、廣闊的實用性和不容置疑的代表性等特征,發展成集設計研發、生產加工、建筑裝飾、銷售服務于一體,已形成國內產業規模最大、工藝水平最高、品種最齊全加工能力最強的產業鏈條。
在沙龍活動中,專家們現場解讀當代中國工藝美術的現狀與傳承狀況,并就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創新路徑、惠安雕藝如何走向世界等主題開展探討。談及惠安雕藝產業如何長期、持續發展,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專家李遨宇認為,必須脫離單純模仿前人的傳統階段,深化“技”與“藝”的融合,強化藝術類基礎教育,切實提高從業人員的審美和原創能力,扎實培養優秀人才。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鄭國明認為,惠安雕藝要不斷自我傳承、自我創新,讓傳統的題材、元素在創新中被賦予新的時代價值和藝術品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安石雕”代表性傳承人王經民則表示,當前惠安雕藝在材料、工藝的運用上已經進入新的階段,應積極探索各類材料之間、材料與工藝間的有機融合,在融合中實現創新發展。
在人才培養方面,福州大學工藝美術研究院專家潘尤龍說,人才培養和人才交流是緊密結合的,要建立院校與企業間長期的培研計劃,打通人才建設渠道,同時要打造一個全國性的人才培訓中心,吸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才到惠安進行文化交流。藝術學雕塑專業博士劉大志則表示,新一代雕藝傳承人不僅要磨練技藝,還應在“藝術”上下功夫,通過各種多層次、高質量的學術交流活動,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藝術理念和創作手法,提高自身雕藝文化素養。
據悉,經過千百年的傳承發展,如今的惠安雕藝集設計研發、生產加工、建筑裝飾、銷售服務為一體,已形成國內產業規模最大、工藝水平最高、品種最齊全、加工能力最強的產業鏈條。全縣石雕企業達843家、從業人數10.8萬人,產業年產值超200億元。(記者張文璟通訊員王錚芳鄭詩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