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爆炸性增長、社會化媒體興起、移動互聯網井噴.....企業面對的消費環境正發生巨大的變化,傳統的商業運作邏輯,正遭遇著新一輪的挑戰。其中一個明顯的信號便是:消費者正開始主導商業的整個鏈條。由用戶需求決定產品設計、生產制造、供應鏈、運營服務的時代開始萌芽,C2B、定制化、柔性制造等新興業務模式嶄露頭角,其中海爾推出“統帥”品牌,并圍繞著用戶需求采取定制化路線的創新探索,恰恰是對這一趨勢的最佳注腳。
消費者需求顯性化 引發C2B變革
過去的消費者,往往缺乏個人主張和鮮明的需求特征,傳統商業的邏輯路徑是,企業通過市場調查機構、經驗和主觀判斷,在一個長周期內研發和設計產品,通過大規模的生產和高庫存水平,然后按照區域、渠道銷售到用戶手中。這一體系下,作為購買者的用戶幾乎很難影響到產業鏈的上游,只能消費標準化的產品。但如今的消費者今非昔比,個性化需求突出,甚至有明確的思維、態度,鮮明的個性立場,傳統漠視消費者需求的套路逐步失效。
當然,這種變化并非偶然性的,社交、微博、移動應用等互動載體的出現,充分挖掘和放大了用戶端的個性化需求,也讓準確、便捷洞察用戶需求,并使向產品設計、生產、供應等全鏈條傳導成為可能。事實上已經有不少廠商開始探索這一趨勢下的新商業生態。海爾是諸多企業中第一家吃螃蟹的,旗下的“統帥”品牌恰恰是具備互聯網基因的定制化品牌,旨在通過差異化的模式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按需定制,按約送達,實現柔性生產和服務。
“按需定制”聽起來很美,但卻是對傳統商業規則的一種顛覆,消費者從幕后走向前臺,對所需產品的樣式、外觀、功能有了話語權。目前來看,標準化的產品難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不少人開始抱怨,只能在已有的產品型號中折中選擇。定制化品牌的出現,能準確感知和捕捉來自于用戶的聲音和建議,批量化地滿足不同消費傾向的用戶。
去年9月,統帥電器在海爾商城、天貓聚劃算平臺同步推出了“好視成雙定制預購”活動,用戶可自由對電視尺寸、邊框、特色功能等組合,活動開始10分鐘內,就實現了3000臺定制的訂單,兩天內超過萬臺的彩電銷售一空,100多萬用戶參與了定制。這不僅創造了C2B模式的奇跡,更進一步證明了,將選擇權讓渡給消費者的模式,受到了用戶的廣泛認可。業內專家表示,C2B雖然還處于萌芽的開端,但由于能在用戶與企業間建立對接橋梁,未來將在多個行業顛覆已有的產品銷售模式。
打通用戶”最后一公里”重構新商業
當下,互聯網、移動、社交、微博等的興起,讓用戶擁有了更多的主動權,消費者可以表達自己的建議,發出自己的聲音,而主導新商業也是未來的新趨勢。一些嗅覺靈敏的企業已然開始研究新的經濟模式,因為舊有的商業模型與用戶變化正產生劇烈沖突,導致同質化、標準化的產品陷入了單一的價格戰怪圈,用戶追求個性化,難以為此埋單。統帥能為天下先,試水C2B模式,除了看中背后的新商業生態外,幾近肉搏戰的家電市場倒逼其轉型。
不過,顛覆舊體系,重建新秩序并非坦途。“統帥”品牌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統帥嘗試C2B定制業務模式,也遭遇了一系列的難題困擾:一是行業內沒有可以值得借鑒的模式和樣本,創新不僅需要勇氣,也需要作出犧牲。慶幸的是,統帥去年4月探索性的推出冰箱定制模式,超預期地獲得了千萬用戶的關注,打消了之前的顧慮;二是以往的業務體系是建立在設計-生產-庫存-渠道-消費者的系統之上,定制化是對已有供應鏈、賣庫存方式的嚴重挑戰,在可持續性上,通過在個性化中挖掘規模化特征,解決了這一矛盾。
這是一次徹頭徹尾的“逆襲”,是對傳統商業邏輯的逆向“操盤”。家電專家分析,C2B之所以能夠成行,通過社交、移動等各種新媒介,以及按約送達、送裝一體、快速響應的物流服務體系,企業能打通與用戶連接、功能設計決策、購買及物流售后等“最后一公里”,全面扭轉過去“賣庫存”等業態,與消費者建立實時的溝通網絡。電商時代的到來,傳統企業正被動向線上延伸,但大多將線上看作是線下渠道的“遷移”,這一理解僅停留在表面,并未真正理解新經濟商業的精髓。海爾以C2B模式對家電業的“革命”,將此推進了一大步,因為來自于用戶需求的洞察,將改變企業運營的全鏈條,重構出新的商業生態,這才是C2B的本質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