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最好和旅游景點翻譯一致
“這些站點的英語播報,是請專業翻譯者翻譯的。”泉州公交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永連介紹,從正式啟動到試播,前后花了3個月時間,對于部分站點的翻譯,是經過多方考量的。
林永連說,那些在英文中有著既定概念的,都比較好辦,像文化宮、火車東站、大學等;對于組合型的,主要是在英語這部分要花工夫,像廣場就有square的表達,但是街口、路口是否都用crossing就有過爭議;“當然這些翻譯可能跟一些市民的觀點有出入,我們歡迎市民提意見。”林永連表示,今后,包括公交司機、意見簿、微博、微信、客服等,也都會留意英語報站的意見和建議,為其他線路的英語報站提供經驗。林永連透露,下半年,泉州將陸續在其他線路開展英語報站,尤其是一些高校、景區、車站等會考慮優先,“到今年年底,全市60多條公交線路要全部采用英語報站,進一步提升泉州公交的服務功能。”
對站點的英語翻譯,泉州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林老師覺得,大體都比較到位,個別有待討論,例如“圣墓”,作為旅游景點,翻譯成Grave Yard會比較好,外國人一看就能明白。而關帝指的是關羽,應該翻譯成Guanyu Temple。關于廣場的翻譯,林老師覺得,泉州的所謂廣場,更多是商業大樓下的活動小區域,翻譯成plaza比square更準確些。整體上看,林老師覺得,站點翻譯最好能和泉州旅游景點的翻譯一致,如果不一致,就會給外國朋友造成麻煩,再準確都不便。
【不足】
僅語音播報 站臺配套不全
在泉州貿易公司上班的巴西人Mark,聽說泉州公交車有英語報站,很興奮。他覺得如果能把站點翻譯印在車內線路圖上就更好了,因為車上比較吵,容易聽不見。加上英語報站之前,還有普通話和閩南語,可能一不留神就錯過了。
此外,Mark還建議,希望公交站牌也能有英語翻譯,“我們一般都是在公交車站臺,先看路線圖,再上車,如果站牌有英語,要去哪站就更好選擇了。”Mark出門時,習慣帶地圖,有的景點有標英語,但公交車沒有,只好打的,指給的哥看。
目前英語報站,還僅限于語音,車內的線路圖沒有英語標志,站牌也原封未動。“公交站牌的制作,要執行嚴格的標準,短期內還不會改變。”林永連坦言,這些配套暫時還難以做到,因為涉及的方面太多了,眼下就先把語音做好,再考慮其他問題。
【延伸閱讀】
英語翻譯不準確 最常被詬病
公交車英語報站,在國內不少城市都有范例,早在2000年,廈門市就嘗試過普通話、英語報站,但是真正實現智能報站是到了2007年,采用GPS定位,通過站點監測進行報站。不過,在英語報站方面,依然存在爭議,對特殊地名的翻譯,難免出現不同理解,因此使用的線路并不多,主要還是在機場、火車站等場所使用。2013年4月,福州4輛111路公交車LED顯示屏上,顯示景點的英文翻譯,因為111路公交經過的景點比較多。而在杭州,2009年途經杭州景區的公交線路,都有中英文雙語報站。
目前,國內公交英語報站最完善的是上海,但也僅限于部分線路。成都公交英語報站開始于2006年,但也因為中英文夾雜,飽受詬病。不過,在已有的經驗中,改善的地方主要是:一、能不用中文盡量不用;二、語速要放慢以便外國人聽清;三、站間距務必拉開,避免還沒報完站就過了。(海都記者 徐錫思 謝向明 實習生 蘇桐軒)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