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農貿市場及周邊存在出店經營、占道經營及停車秩序混亂、環衛設施使用及保潔不達標等問題。農貿市場整治是創衛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目前豐澤區有19個農貿市場,如何規范提升這些農貿市場呢?區商務局立足城區實際,提出建議思路。
案例:12天改造好南埔農貿市場
在華大街道南埔農貿市場,經過為期12天的改造后,整個農貿市場煥然一新。地面干凈整潔,攤位擺放有序,讓經常來買菜的居民強烈感受到農貿市場的變化。家住附近的吳孟華搬到這里已經一年多了,對于農貿市場的變化是贊不絕口,“以前進菜市場,又臟又亂,現在改造后感覺變化特別大,地干凈了,燈變亮了,市場的擺放也更有秩序了,我喜歡來這邊買菜。”
據悉,南埔農貿市場原是2011年華大片區拆遷改造臨時安置后形成的,基礎設施薄弱,臟亂差的環境讓周邊群眾非常不滿。借此次創衛契機,華大街道辦事處投入50多萬元,從6月20日起開始對農貿市場進行整體改造,重點整治排水排污、路面、照明、通風等基礎設施,并按劃行歸市的標準重新設置市場攤位。整體改造項目于7月1日完工。
改造后的南埔農貿市場也受到了經營戶的歡迎。在南埔經營二十多年水產生意的魏麗卿深有感觸。據她介紹,以前自己賣水產的地方,內臟魚鱗隨意堆放,污水橫流。這次改造為每個攤位增加了操作臺,集中收集內臟魚鱗,還有放海鮮的槽供自己擺放活魚鮮,污水則有專門設置溝渠統一排放,環境整潔多了。“以前我們賣海鮮都要穿水鞋,現在穿涼鞋就可以了。”豐澤區華大街道南埔菜市場經營戶魏麗卿高興地說道。
目前,華大街道正著手制定南埔農貿市場的長效管理機制,使農貿市場的環境始終保持整潔有序、文明衛生,讓市民們能放心消費。“我們采取日考評,月小結,考評分數得到滿分的,當月的租金返還30%,低于60分的經營戶將被直接退市;另一方面我們還對農貿市場管理組采取績效考評的辦法,督促各項管理機制落實。”豐澤區華大街道辦事處宣委呂陽輝說道。
現狀:19個農貿市場需要提升
豐澤區商務局介紹,目前全區共有19個農貿市場,按規模大小可分為四類:面積達2000㎡以上的6個,分別是東美、法石、濱城、南埔、東湖、霞美農貿市場;面積1000㎡以上4個,分別是城口、后埔、潘山、浦西農貿市場;面積500㎡以上3個,分別是環山、后坂、群石農貿市場;面積500㎡以下的7個,分別是北峰、霞淮、圣茂、仁鳳、云谷小區、前坂、豐澤新村(現已改變用途)農貿市場。
商務局:建議分類推進改造
對于目前的19個農貿市場,區商務局建議根據各個農貿市場實際情況,分類實施改造,提升市場整體功能形象。
打造標桿市場,以東美、后坂2個農貿市場為典型,采取引入第三方專業公司合作模式實施全面提升改造,大力實施“高大上”改造,打造星級標桿市場。
實施整體改造,以南埔、東湖等6個農貿市場為代表,參照杭州標準化菜市場,實施“復制模式”進行整體改造提升,力爭總體完善升級達標。
“對標找差”改造,對于仁鳳等8個農貿市場,由于受地理位置、基礎設施等因素影響,難以進行整體改造,考慮按照市創衛市場與食品衛生安全組制定的相對應類別標準,實施“對標找差”提升改造。
“農改超”模式,對于符合“農改超”改造規模條件的,建議加快推進“農改超”,實施封閉式超市化運營。
“整改提升”式改造,針對即將面臨拆遷或喪失農貿市場規模的法石等3個農貿市場,因地制宜進行整改提升,等待周邊配套齊全后,逐步引導市場退出。
據統計,豐澤區現有農貿市場20個,多數市場存在設施老化,未按標準配置相關設備、保潔不到位等現象,該區把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不斷加大資金補助,分類實施推進,實施長效管理,大力營造干凈整潔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