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投胎”
——我和高考志愿的那些事
常言道:七分考,三分報。十多年的寒窗苦讀,走出高考考場后,我們將要在十多天的時間里,決定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難怪有人把高考填報志愿稱為人生的“第二次投胎”(第三次是就業,第四次是結婚)。這種說法或許有些夸張,但志愿填報確實關乎我們人生走向的一件大事,值得我們高度重視、慎重選擇。
考得好,有時不如報得好。本期封面縱深,記者采訪多位往屆的高考生,聽他們講述填報志愿的經驗和教訓,希望給考生及家長一些有益的借鑒。同時,記者也邀請了泉州知名的高考志愿填報專家,從更專業的角度為本屆考生的志愿填報出謀劃策、指點迷津。
有人準備充分壓線考上心儀大學,有人一時賭氣選擇遠方不知名院校……多名不同年齡的往屆高考生講述“我和高考志愿的那些事兒”
遺憾?慶幸?回眸志愿填報 “過來人”有新感悟
“如果我知道現在這個行業如此‘沒落’,當初怎么也不會填報那個志愿的!”
“雖然現在工作還不錯,但沒有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專業,還是留下了一輩子的遺憾!”
“我畢業于重點大學,如今收入是遠不如當初選了金融、電力等熱門專業的普通高校同學了。不過我不后悔,因為大學四年學到了很多‘好東西’,一生都受益。”
……
即將填報志愿的考生們,往往要面臨三大難題——選擇現實利益還是個人興趣?選擇好的學校還是熱門專業?選擇省外還是本省?早報記者就此采訪了一些有故事的“過來人”。這個時候,不妨聽聽他們的說法,或許有助于您更好地作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