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14日訊 在前不久舉行的2015年泉州美術模擬聯考中(如圖),來自泉州市區、南安、惠安、晉江等各地市的近千名美術類考生經歷了省統考前的第一次專業水平測試。而本次考試也暴露出了考生存在的諸多不足,據多位閱卷專家分析,最大的問題在于考生過于急功近利,缺乏思考,導致作品流于平庸,高分不多。
2015年泉州美術模擬聯考中
對此,專家認為,繪畫水平是在對比中產生的,從往年看,全省每年都有14000多名美術考生,想在這么多人中脫穎而出,還需要更多的練習。
規定動作不能改
否則會被降級評分
對于美術考試尤其是其中的色彩部分,集美大學藝術學院林老師表示,審題很關鍵,首先要根據要求來作畫。
“考試是有一些規定動作的,考生必須嚴格遵守。比如性別,男的不能畫成女的,女的不能畫成男的;還有物件、色彩等,不能多畫也不能少畫,如要求畫香蕉你畫成蘋果,要求畫啤酒瓶你畫成陶罐,這樣的作品在分檔次時,一般會被降兩級扣10分。”在閱卷過程中,幾位老師發現,有不少考生除了出現類似的低級錯誤外,在物件比例方面也有問題,如香蕉與葡萄的大小不符合現實,香蕉很短而葡萄很大,如此一來,整張卷子的分數就被拉低了。
林老師分析,近幾年美術高考強調色彩,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忽略了塑造的要求,試卷的畫面好看,考生的基本功卻削弱了。“現在很多學生都不會自己調色,而是選擇市面上調好的現成的色彩來用,在繪畫時對色彩的把握就不夠靈活。所以,適當地寫生訓練還是必要的。”
有自己思考的作品
才能真正得高分
“在規定動作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理解。”廈門大學藝術學院蔣教授在點評考生試卷時發現,很多考生把精力放在描摹照片、頭像上面,力求畫得像,但事實上,這樣的做法并不可取。在他看來,美術統考雖然設置了一些要求,但并不是固化的,比如一個蹲的動作,就可以有10種以上的動態,而這個動態,就需要考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和理解,畫出屬于自己的作品。
有著多年美術高考閱卷經驗的蔣教授認為,背出來的高分不是藝術,藝術是需要體會的。很多考生總是以照片為標準,畫面死板,千篇一律,很容易給人造成視覺疲勞。“在平時練習時,學生可以自己先模擬做一些動作,仔細觀察之后再進行作畫。”
而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張副教授也表示,繪畫的第一步驟就是先分析所要畫的對象,而不是為了考試高分,急功近利而把最本質的東西忘記了。
美術高考注重整體
可學習大師的構圖理念
什么樣的作品才能得高分?多位專家都表示,整體感強,是閱卷老師打高分的一個重要因素。
“你的每一個局部都想畫得像尼古拉費欣(著名畫家),看起來都可以,但整體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分數也不高,這也是目前多數考生的問題所在。”華僑大學美術學院吳老師在閱卷過程中發現,大部分考生作品整體感偏弱,畫出來的鼻子是鼻子,耳朵是耳朵,頭發是頭發,沒有一種球體概念。
在集美大學林老師看來,整體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多看一些優秀的作品,學習大師是怎么構圖繪畫的。
至于一些學生提出的“美術高考能不能有自己的風格”的問題,老師們認為,目前的美術高考確實有應試的成分存在,訓練過程中老師也會通過讓學生背一些技巧性的東西來作答,有可能你背對了分數就高了,但不管怎么背,基本功還是必需的,只有在對形的塑造、色彩的把握等基礎都做到位了,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創作,整張畫面就會跳出來了。(海都記者 葉碧玉 實習生 蔡梅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