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23日訊 孩子在學校里因為小事吵架還打了起來,一方家長回家后發現自家孩子被撓傷,便在班級QQ群里質問對方家長。雙方言辭激烈,火藥味十足。原本只是孩子間的打鬧,由此演變為兩個家庭間的爭端。近日,在泉州市區某公辦小學一年級班級QQ群里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讓人不勝唏噓。
對此,專家認為,家長不應主動介入孩子間的吵鬧,應教孩子學會和小伙伴交流,發生矛盾主動溝通,或向老師尋求幫助。
孩子打架惹矛盾 家長不相讓引舌戰
事件還原
小明(化名)和小強(化名)是同班同學,今年剛上一年級。兩人的班上有個放衛生工具的小屋子,開學時老師叮囑大家不要隨便進去。有一次下課,小明看到小強沒有聽從老師的話跑進小屋里,就伸手想把小強拉出來??赡苁怯昧^猛,小強手被拉痛了,回過頭來就跟小明吵了起來,雙方互不退讓,最后扭打在一起。
小明回家后,媽媽發現他的臉頰兩邊都有抓傷,得知是被小強撓的后,她進入班級QQ群里跟小強家長溝通。一方覺得打人不打臉,小強太暴力了;另一方則認為小明先動的手,憑什么怪到小強身上……兩方家長情緒激動之下,言辭都不太冷靜,群里一時充滿了火藥味。其他家長連忙勸說,班主任也提出讓雙方家長到學校了解情況,最終才化解了矛盾。
孩子打鬧是常事 沒必要小題大做
家長聲音
本來是孩子間的尋常打鬧,結果上升為兩個家庭間的吵鬧,在班級QQ群里,不少家長網友覺得“太小題大做了點”。
網友“嫦娥奔月”覺得,小孩打鬧很正常,往往上午打完下午又好了,雙方家長完全沒必要因此而結下矛盾。網友“順順媽媽”也報料自己兒子糗事:上一年級時很調皮,經常招惹同學,臉上也常被抓出疤痕。“順順媽媽”每次都要教育兒子不能打人,有事情要找老師,跟同學要友好相處。而如果有家長來反映時,她也會第一時間跟人道歉,“大部分家長也都是明理的,不會太過計較”。
網友“妞妞爸爸”則認為,打架要看情況,如果對方家長沒有意識到應該給孩子正確的家庭教育,放任孩子隨便打人,那就需要好好溝通了。畢竟現在都只有一個孩子,家長都難免心疼。
專家建議
家長摻和壞處多
教孩子學會溝通
對此,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泉州市豐澤區第一中心小學心理健康中心楊玉梅老師認為,孩子在學校里打打鬧鬧是在所難免的,往往過一兩天就和好。但有些家長因為心疼孩子,容易介入過多,把事情過分放大,不利于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楊老師表示,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需要學習如何跟同學相處,如何自己解決問題。一旦問題出現,家長立馬干涉,這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遇到問題就想找爸爸媽媽。其次,家長在QQ群里火藥味十足的爭吵會給孩子樹立一個壞榜樣。這種解決方式會讓孩子產生認知偏差,本來很容易解決的小矛盾反而變成很嚴重的問題。
她建議,對于孩子打架這件事情,家長應該在孩子面前表明態度,讓他知道這是不對的行為。孩子小的時候可以通過冷處理讓他們知道家長對于這種行為是不支持的。同時,還可通過言傳和身教讓孩子學會如何用語言溝通、找老師幫忙等方法,而不是吵架、打人這些方式。(海都記者 葉碧玉 實習生 蔡梅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