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過一個有意義的愉快暑假?這是近階段家長們熱議的問題。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學校老師建議,小學生應該學會提前做好一個合理的假期規劃,家長們則應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引導他們去實行暑期規劃,并鼓勵、支持孩子參與有益的暑假實踐活動。
合理安排時間更好享受假期
制定一份合理的假期作息安排表,十分重要。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教研室主任賴亞蓉介紹,雖然每一位小學生對于暑假生活的安排不盡相同,但學生們除了按學校提供的暑假總計劃來規劃安排,也可以在此基礎上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與家長一起制定適合自己的暑假生活安排表,合理分配暑假時間。
“規劃好學習時間與活動時間,有助于學生們更好地享受暑假生活。”賴亞蓉老師說,對于學生而言,暑假是一個溫故知新的好機會,劃分出適當的時間去學習,不僅能夠在知識方面查缺補漏,也能為新學期的學習打下較好基礎。同時,她建議小學生們,在制定暑假作息時間表時,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劃出時間去學習一些新技能,如畫畫、游泳、樂器、下棋等。在暑假期間,低中高年級的學生應該每天分別讀書半小時、一小時和一個半小時,每天可以安排30分鐘看喜歡的電視節目、上網,并安排適當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活動。
“暑假也是對孩子進行勞動鍛煉、培養正確勞動觀念的好機會。”賴亞蓉建議,在暑假期間,家長們可以引導孩子們安排適當的時間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果要送孩子們去參加興趣班或學習活動,則要記得先咨詢一下孩子的意愿,不要盲目讓孩子去參加興趣班。
根據興趣愛好選擇實踐活動
每年暑假,不少學校都會為學生規劃一些暑假實踐活動。賴亞蓉老師說,以該校為例,今年暑假,學校的暑假實踐活動就有“小手護古城”活動、“家風家訓伴我成長”活動、“家務勞動我能行”活動、“尋找身邊的美德故事”等。如何選擇此類暑假活動呢?賴老師認為,學生們應該遵循“興趣與快樂并行”的原則,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
如今,不少家長還會送孩子們去參加一些校外舉行的暑假社會實踐活動,那么,這些活動該如何選擇?對此,泉州市晉光小學老師陳春苗介紹說,常見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主要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公益型實踐活動。這類活動中包括了維持交通秩序、環保行動、幫助孤寡老人等內容,能夠磨煉學生意志,提高品德修養。第二類是休閑與鍛煉活動,主要是創造各種適當的活動,如登山、穿越風景區等,能讓學生鍛煉身體,放松身心,體驗生活。第三類則是特長培訓實踐活動。從各類實踐活動中進行挑選時,陳老師建議,家長們要多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性格特點,如孩子比較內向的,家長應設法鼓勵其參加體育活動,鍛煉身體,鍛煉膽量。若是孩子性格比較外向,則推薦其去參加藝術和文學修養訓練,陶冶情操。(記者陳士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