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本月是“學雷鋒活動月”,泉州全市不少學校積極開展“學雷鋒”活動,“活雷鋒”們用各種善舉,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溫暖。記者了解到,這在不少學校已經成為常態化的活動,體現了“立德樹人”教育的落地生根。
雷鋒精神薪火傳弘揚社會正能量
日前,泉州七中高一(12)班22位同學在班主任的帶領下,由鯉城臨江街道的社區工作人員引領,分組在聚寶社區、伍堡社區、新橋社區開展“響應河長制,保護母親河”入戶調查和宣傳。之前,他們已經聯合傳春幼兒園開展了“小小河長”游戲互動與宣傳活動,聯合臨江街道團工委開展了天后宮廣場“保護母親河”宣傳與簽名活動。一系列志愿活動,同學們都一絲不茍地完成,“保護母親河”是他們心中神圣的使命。
“學雷鋒活動,在泉州七中是常態化開展的,這不是個別行為,而是一種普遍現象。”泉州七中校長陳龍斌表示。3月5日,七中學生黃偉旭為正在大雨中推車的老人撐傘,自己卻被淋濕留下的“最美背影”,經過《泉州晚報》、《東南早報》報道后,迅速引發了全國各大媒體的關注,弘揚了正能量。“不只是黃偉旭,其他七中同學也在助殘、敬老、獻愛心、環保等各類志愿活動中默默奉獻。”陳校長說,學校堅持立德樹人,發動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擔當核心素養。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可以弘揚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積小善以成大德。
從身邊小事做起志愿服務蔚然成風
不僅是中學生,小學生學雷鋒的身影也出現在古城的各個角落。“愛心義賣獻愛心了,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日前,在泉州市區芳草園廣場上,不時傳來這樣的叫賣聲。這是泉州市實驗小學五年一班的同學正在參加“全是愛公益超市”第三場愛心義賣活動,也是學校開展“春暖泉州紅”志愿服務系列活動之一。此外,該校的同學還走進鯉城區福利院,走訪看望空巢老人,人人參與公益,提升城市溫度。
泉州市第二實驗小學部分黨員老師帶領著學生志愿者服務隊與公益組織,在市區鄭成功公園開展“春暖泉州行,雷鋒在行動”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們手拎鉗子,彎腰認真撿拾路人丟棄的碎紙屑、塑料袋、生活垃圾等。
鯉城區實驗小學六年段輔導員黃偉菁老師帶領隊員們走進伍堡社區,服務居民,開展“學習雷鋒精神,爭當小小志愿者”環保實踐活動。少先隊員們帶著抹布、掃把、水桶等工具來到伍堡社區廣場清掃衛生,雖然汗流浹背,可心中卻溢滿喜悅。“學習雷鋒樂于助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局限于幾次活動,而是應該長期堅持的一種道德品質。”鯉城區實驗小學校長蔡曉芹表示。
培養充滿愛的心重視社會公德教育
為深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進一步弘揚雷鋒精神,3月上旬市委文明辦發動全市以“春暖泉州紅”為主題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凝聚社會志愿正能量,推動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社會風尚。
市教育局思政科也要求各校積極開展“踐行志愿公益服務”活動。引導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愛心公益活動、形式多樣的利民便民服務和勤工儉學活動,開展慰問軍烈屬、看望空巢老人、幫扶特殊群體小朋友、文明綠色出行、維護公共環境衛生等公益實踐活動,積極傳播文明理念,不斷提升社會責任意識。
“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擁有一顆充滿‘愛’的心,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在漫漫人生路上,他(她)都會受用一輩子。”泉州師范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副教授李大鵬表示,學校應該追求融社會公德教育與個人能力教育于一體的現代公民教育,前者是一種公民品格的培養,而后者則是一種個人能力的鍛煉。新時代教育的使命,乃是讓人變得更好,讓世界變得更好。(記者曾聰虹通訊員陳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