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心靈聯絡” 老師“成長引路”
學校“向日葵心理俱樂部”的成員有30多位,他們不僅每周都要參加“向日葵心理興趣小組課程”,而且他們身上還有一個“使命”,就是要當好班級的“心靈聯絡員”,當好老師的“小幫手”。對同學進行“朋輩心理輔導”。當他們發現同班同學出現了心理問題,他們會站在朋友的立場與他們溝通,并做好記錄,匯報給老師,讓老師及時干預。
同學是“心靈聯絡員”,老師是“成長引路人”。每個班都有老師進行咨詢值班,做好值班記錄,對出現心理障礙的少數學生及時、認真、耐心、科學地進行心理輔導,建立特殊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校長曾旭晴介紹說,學校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開設了心理特色班隊課,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每個年級,建立班班“生存自助”生命教育網絡。還開展各種學生團體心理活動:定期在少先隊大隊部開展團隊素質拓展活動,邀請校外專家開設心理健康講座和團體輔導;組織心理影院觀看;在校園心育刊物《陽光驛站》、校報《啟慧》、特色班報、心育家教經驗交流特刊、 “悄悄話”心理咨詢信箱、家長學校等陣地中傳遞交流心理健康信息,在學生和家長中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
這種心理健康教育還滲透到各個學科領域,成為省市級研究的課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積極品德”教學實效性的研究》《家庭關系對一年級兒童社交焦慮影響的個案研究》《小學高段語文閱讀教學應用共情策略的研究》《信息技術背景下心理活動課實效性的探索》等,這種實踐的積累和理論提升,有效地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教學實效,對培養 “品行規范思進取、身心健康會自護、全面發展有特長”的陽光少年起到了促進積極作用。
建網入網并舉 線下線上互動
作為省級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的泉州市實驗小學,只是眾多泉州健康教育特色學校之一。泉州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告訴我們,目前泉州市共有有國家級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2所,省級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10所, 泉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實驗校167所。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泉州市教育局是積極有為,將教師良好心理素質培養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并舉并重,通過建網建機構、培訓典型多頭并進,努力提高“心育”水平。
為了建設一支專兼職結合、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隊伍,他們堅持“送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原則,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包括每年5月舉辦“心理健康月”活動,聘請省內外專家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舉辦心理健康教師與學生、家長面對面的心理咨詢活動等。同時,創新形式,線下建設網絡,線上開通“網上心理課堂”,供師生和家長學習,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使特色“心育”活動更深入更細致更能打動人,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記者 張穎 通訊員 曾聰虹)